教师第二课程的苦与乐
潍坊市育华学校 潍坊市科技学院 261051
课程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教师也课程的开发者,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对课程进行调整,也就是重组,如何利用好重组后的节余课时,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第二课程的开发是苦的,它的苦来源于没有前人的参考经验,第二课程的开发是乐的,它的乐来源于自我的成就感。我们执着的探索,在课程开发中慢慢体会。
- 第二课程开发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课本中有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不是很容易操作,学生的美术材料难以准备,影响了美术教学效果。课本上课题不多,能够剩余部分课堂时间,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学科组经过深入思考,决定开发第二课程——面塑和学生英语口语,拓展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英语对话能力,使学生不断开阔眼界,掌握面塑艺术知识和提升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 第二课程开发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面塑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学生通过学习面塑技法,了解面塑艺术的发展史,充分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的相关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动手能力与学习乐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愉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简单的技艺,深刻地领悟到非物质文化是祖辈们留给他们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利用美术课堂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增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
英语在我国的教育现状是学生笔试能力较强,缺乏英语口语的锻炼,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基于现状,开发英语口语课程,为孩子搭建英语口语锻炼平台,提升英语口语水平。
- 第二课程开发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库姆斯说:“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独特的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最为有效的工具进入教学的人。”第二课程能促进教师知识技能的补充,不断学习新知识,进行课程开发。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成就教师。
四、我们的课程之路:
在开发第二课程面塑过程中,学科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进行课程开发项目攻关。同时我获得了专家的引领,赵氏面塑的传承人到校指导课程开发,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李秀伟老师的培训报告,为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在课程标准的编中,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不断丰富自身的业务知识,使面塑课程不断丰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掌握了面塑的基本技法,面塑的起源和发展。面塑课程的开展,对书本教材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开阔了学生视野,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的探究兴趣,进而促进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通过半年的课程实践,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面塑课程实施中,我校师生教学相长,不仅许多孩子凸显出了各方面的才能,同时成就了教师。教师在课程中展现自己的特长,不断学习、及时总结,编了第二课程。学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断成长,掌握了面塑技能,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通过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开设非物质文化保护课程,学生从中了解民俗、认知传统、陶冶情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了解这些民俗文化的魅力,树立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胸怀振兴传统艺术的抱负,投身到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和延续中来,为古老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掀开新的篇章。取得成绩:学生的面塑作品投稿在校园网上,面塑工作室被命名为潍坊市“面塑艺术传习所”。
五、反思:
1.课程开发教材内容不够充实。
2.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待加强。
3.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材料准备不充分。
六、面塑课例反思:
《猴子的故事》创设了一个谜语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说出猴子的外形特征,讲一讲猴子的故事,把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在沟通交流中感知、让学生进行开放思维,现场编猴子故事,然后进入精确阶段,如何运用面塑技法捏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子的制作图,学生进行制作步骤解读,教师适当指导,提示注意事项及表述不准确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分工,进行故事情节猴子造型的分工制作。完成后,组内点评作品,发现问题,及时。进入第三阶段综合运用阶段,运用所学面塑技法,进行猴子的故事拓展活动,为猴子的故事添加背景,如:《猴子捞月亮》《猴子下山》《猴子和鳄鱼》等经典故事,制作中,小组长要做好分工,组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创作。在故事的概括完整性、场景上个别难度较高的物体制作中,体现集体的力量。制作完毕,进行面塑表演,5句话改口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真谛,学会做事、做人。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本节课教学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中,从谜语导入,进入探究情景,激发了探究兴趣,不仅获得了面塑的基本技法运用,掌握了猴子的制作步骤,而且,改变了以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续编经典童话故事,进行了面塑作品故事创作、即兴表演等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尝试了智慧-复演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知识重组,把语文课的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结合,既有动手操作活动,又有动脑思考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给学生点燃了思维的火种,让它发出耀眼的火花。不足之处,学生的面塑技法运用不够完美,有待提高,制作大型树木时,没有考虑好怎样支撑,有的树倒了,学生的预见性不足,教师提示不到位。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