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

ads

农村初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

龚乾铭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新地初级中学 543103

摘要:审美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初中阶段的审美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思维,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起到推动作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只是根据成绩的好坏来定论,对其整体能力更为注重。初中美术课程对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审美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教学

引言

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指学生评估事物之美的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科书中包含的关于美学的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的审美水准得到有效提升,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就美术这门艺术课程而言,其很多知识都与审美有关。因此,美术教师要特别关注美术课堂的有效设计。

一、创新教学理念

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会使得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变得死板僵硬,这对于提升审美教学效果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例如,教师过分重视教授美术技能,忽略了表达美术情感,这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养成是十分不利的。学生的审美水平能否提升,审美素养教育能否落实,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具有紧密的联系。另外,有效合理地开展审美教学,其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教师的审美素养要达到标准,并且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知识积累、专业水准等。所以,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以职业道德为基准,做到爱岗敬业,重视培育学生的审美感悟和艺术思维。

、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初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三、依托趣味课堂,培养审美能力

兴趣对学生的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依托趣味课堂继续教授创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并使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兴趣。兴趣会影响一个人的品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可以让他们评价名家创作的艺术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方法。例如,在讲解“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这一课时,笔者课前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梵高的作品《星月夜》,通过这幅作品强烈的色彩对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几个问题,如“作品是在表现什么?”“作品依托的背景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名画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紧贴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审美核心素养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出现。每一件艺术品的诞生都离不开生活的启发,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元素与课堂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自然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树立高尚的道德素养,形成优良的道德观念。以艺术促进德育素养,真正实现提升审美教育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六、依托创造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尤其重要。初中学生的思维转换得很快,常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想象力是学生的一大特点。但在现实中,教师往往不重视这个特点,总是让学生采取临摹、照搬照画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会变得越来越刻板,不能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创作,阻碍了想象力的发挥。教师只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再根据书上的理论知识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创作与名家画作的区别,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弘扬真善美”这节课时,笔者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名家作品《纺织女》,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描述这幅画的主要特点和构图方式。学生自己欣赏名家作品,体会名家作品的内涵,从中懂得了许多知识。紧接着,笔者讲解作者通过这幅画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己创作一幅弘扬真善美的作品,并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大家共欣赏、同学习。

结束语

美术课程不仅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创设优美的课堂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广谦,刘军,张喜来.初中阶段学科互动美育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47-48.

[2]杨世斌.初中美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文章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389-391.

[3]陶蓓.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才智,2019(25):65.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1-30
下一篇 2020-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