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聊一聊中医治疗肛瘘

ads

与你聊一聊中医治疗肛瘘

王威

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肛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肠科疾病,这种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肛周皮肤与患者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和病理性管道,这种病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肛门直肠周围出现脓肿破溃或者切开引流后形成的这种病症的发生,与患者的肛腺感染有较为密切的关联,而在中医理论中,这种病症被称为肛漏。肛瘘占肛肠病的发病率,国内统计为1.67%~2.6%,国外为8%~20%。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婴幼儿发病者亦不少见,主要见于男孩,女孩少见,男女孩比例为5:1。

祖国医学认为,凡孔窍内生成瘘,脓水淋漓不止,久不收口,称之为"漏",又名"漏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痔疮篇》说:"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漓久不止者,为漏。"瘘的最早记载,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以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如《神农本草经》中说:"夫大病之主……痈肿恶疮、痔瘘、瘿瘤。"《太年圣惠方·治痔瘘诸方》中还说:"夫痔瘘者,由诸痔毒气,结聚肛边……穿穴之后,疮口不合,时有脓血,肠头肿疼,经久不差,故名痔瘘也。"《古今医统》中说:"至于成瘘穿肠,窜臀中,有鹅管,年久深远者,……挂线治之,庶可除根。"在《疮疡经验全书·痔漏症》中,又称本病为漏疮和单漏。肛漏之名则见于《外证医案汇编》。

中医内治法

肛瘘病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因此辨证首当明辨虚实,标本之主次。初期表现为脓肿症状,又以全身症状为主,即标实为主,当辨热的偏盛,后期则重在局部,特别是复杂性及结核性肛瘘,因病久者多以正虚为主。须辨阳虚阴虚之各异。本病的治疗,当注意攻、补的适宜,治实不忘补虚,补虚则当顾其实。根据本病的特点,应注重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并重,总体来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消法:

这是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肛周痈疽和炎性外痔等得到消散,免受溃脓和切开之苦。此法适用于没有成脓的肛周痈疽、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和肛裂等病。但具体用法是极其灵活的,因为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同,病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必须因病而异。如有表邪者宜解表,里实者宜通里,热毒蕴结者应清热解毒,寒邪凝结者应温通,气滞者要行气,血瘀者要活血化瘀等。同时,还需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痈疽所属的不同经络,灵活施治。凡未成脓者,可以内消,即使不能内消,也可移深出浅,转重为轻;如脓已成,则不可用内消之法,以免养脓为患,毒散不收,血气受损,脓毒内蕴,反会侵蚀好肉,溃烂后难于收敛。

 2.托法:

 这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泄,以免毒邪内陷。此法适用于肛周脓肿中期,正气虚弱,毒邪偏盛,不能托毒外透,肛周痈疽外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的虚证。如毒气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泄出脓毒,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造成后患。

3.补法:

 这是用补益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患处新生,使疮口、瘘口早日愈合。此法适用于老年体虚,气血虚弱,溃疡后期,或肛肠疾病术后,热毒已去,病灶巳除,而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以及便血和脱垂等病人。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凡脾胃虚弱者,宜理脾和胃,凡肝肾不足者,宜补养肝肾等。但在毒邪未尽的时候,切勿早用补法,以免病邪内蕴,久而为患。

  1. 中药外治法

祖国医学对肛瘘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今医统大全》首次记载了肛瘘挂线法,并精辟地阐述了挂线疗法的原理,"药线日下,肠肌随生,僻处即补,水逐线流"。清代《医门补要·医法补要》中专列肛瘘挂线法:"用细铜针穿药线,右手持针插入瘘管内。左手执粗骨针(要园秃头镌深长槽一条以便引针),插入肛门内,钩出针头与药线,打一抽箍结,逐渐抽紧。加钮扣系药线梢坠之,七日管豁开,掺生肌药,一月收口。如虚人不可挂线,易成痨不治。"记述了肛瘘挂线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治疗时间和禁忌症,充分反映了这一疗法的科学性,并表明这一疗法具有简便、经济、疗效可靠、不影响肛门功能,并瘢痕小等优点。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中医对肛瘘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认识不明确,不分肛瘘位置的高低、复杂与单纯,一律采用挂线疗法,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使疗程延长。近年来,在充分发挥中医挂线疗法优点的前提下,吸收现代外科学的成果,补充挂线疗法不足形成了低位肛瘘切开、高位挂线的"切开挂线疗法",这一疗法已成为国内医治肛瘘广泛采用的定形手术法,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成就。

中药脱管疗法:一种是视疮大小深浅,将药做成棒状或条状,插入窍内。另一种是将药放在纸中,插入瘘管,蚀去恶肉,用生肌散等收口。关于脱管疗法,宋·《太平圣惠方》即有将砒溶于黄蜡,捻为条,纳痔瘘疮窍之记载。明·《医学入门》、《外科正宗》等均有介绍。药捻脱管法历史悠久,是中医外治法中独具特色的方法之一,具有使用简便,痛苦小、对瘘管周围组织损伤小,因而对肛门功能保护好的特点。但因其不能封闭肛瘘内口,因而复发率高,故近几十年来,脱管法在肛肠科已几近弃用。根据肛瘘的病机特点,按照祛腐生肌,祛除余毒的治疗原则,在发掘祖国医学脱管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肛瘘病因病理学和治疗学的新认识,设计了内口缝合药捻脱管这一中西医结合的新术式,临床证明,这种术式简单,疗程短,治愈率较高,尤其对肛门功能保护显著优于国外先进的术式。

熏洗疗法:熏洗法可广泛用于治疗各期肛瘘,应用该法的目的在于清洁局部,缓解痉挛,消肿、散结、敛口,常用方剂如祛毒汤:瓦松马齿苋、甘草各15克,五倍子川椒、防风、苍术、枳壳、侧柏叶葱白各9克、朴硝30克。上药加水煎后。煮沸放盆内先热熏后坐浴10至20分钟。或用苦参汤,或五倍子汤,或熏洗灌肠液等,先熏后洗,1次/日。

我国是认识瘘病最早的国家之一,尤其中医学在肛瘘病因、治疗方面均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物应用于肛瘘患者的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中药內治方案能够辨证从疾病的本质出发,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外治方案较为多样化,采用药物或挂线疗法使患者的创面愈合,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1-01-08 14:09
下一篇 2021-01-08 14: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