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

ads

论小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

郝囡囡

河南省三门峡市阳光小学

志愿服务一词,被大家耳熟能详,它推动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青年志愿者,到抗击新冠肺炎的逆行者,再到洪涝灾害面前千千万万闻“汛”而动的红马甲,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鉴初心,让公益行动成为中国新风尚。

志愿活动以服务的形式,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弘扬、延伸。在小学生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此达到它的育人功能,笔者认为可以遵循“厚此薄彼”的原则,讲究“潜移默化”的艺术策略。

何为“厚此薄彼”呢?笔者通过大量学校教育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经历,细分为以下几点: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无法像成年人那样高质量地完成志愿服务活动,甚至有时候还会“帮倒忙”。当孩子们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补位,并充分肯定小学生的服务意识,不要以偏概全,从结果出发,全盘否定。

重视学习而非服务。对于成年人来说,志愿服务的本质要着眼于服务,即尽己所能为他人提供无偿帮助。但是,对于在校学习的小学生而言,志愿服务演变成了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从一个个不同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模仿、学习服务行为,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逐步将“服务”的理念理解内化于心,体会“服务”的内涵,并进一步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因此,与其说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一种服务行为,不如说它是一门教育课程,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培养行为,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一种措施手段。

重视群体而非个体。学校乃教化之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志愿服务活动绝不是个别学生才艺展示的舞台,也不是“能者多劳,不能不劳”的脱辞。当然,“面向全体”并不意味着“勉强”参与,被迫“服务”,而是尽己所能,扬己之长。每个学生都能从帮助他人中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在帮助他人,扬己之长的同时,增强感恩心、自信心、关爱心。

学校教育者在有目的地指导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还要讲究“潜移默化”的艺术策略。

潜移默化一词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原意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在本文中,结合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独特性,笔者在保留词语原意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加工:

潜,潜心计划。小学生知识面较窄,自觉性差,部分学生性格较为自私,因此,学校教育者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学生自发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现实也不安全。

学校教育者应超前布局,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在特殊时间节点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笔者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开展了如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植树节——我为校园添点绿”、“重阳节——情寄重阳,关爱老人”、“爱鸟周——爱鸟新时代,我是宣讲员”等等。

此外,还要提前细化活动方案:活动开展时间、参加人员、场所路线、物资准备、安全保障、应急措施等等。此曰,“预则立,不预则废”。

移,移动课堂。志愿活动服务到哪里,德育课堂就开设到那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以“大手”引领“小手”,从教室延伸到校园,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教师将立德树人的职责蕴藏在一个个志愿服务的活动中,以活动教育人,用活动改变人。教师在活动之初,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交给学生服务的方式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才能在活动之中更好的展现服务的价值。以“小手”牵起“小手”,志愿服务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范围不仅仅是社会、校园,也可以是身边,小学生从活动出发,与同伴携手完成服务,活动中,免不了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或许只是伸把手,递杯水,又或许仅仅是一句“加油”、“真棒”的鼓励,都能够让同伴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以“小手”带动“大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孩子们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形成志愿服务联盟,共同为校园、社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默,静待花开。通过大量主题活动的示范、讲解、参与、反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志愿服务的初步意识,了解了志愿服务的作用和效果,并对其原有认知发起碰撞。作为教育者,我们无需强迫学生通过一两次的活动,能够在行为上有多大的改变,只需要在他的心里悄悄埋下一颗愿意为他人服务的种子,静静地等待它发芽。

化,内化于心。内化于心可能往往不能以具体的指标来量化,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是通过外显的行动及活动后的日记寻找到的。例如,在助残日时,小志愿者们来到儿童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们,一个孩子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道,“我推着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小姐姐在园里散步,她坐在轮椅上,连闻一闻花香这样简单的心愿都需要的我帮助。我从未想象过,如果我失去了双腿,会怎样?那一刻,我觉得,我真的可以为她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带她来闻闻花香,看看大自然……”“我想做点什么”,这是大多数孩子在参加完志愿服务活动后的心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在此背景下,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进一步创新学校德育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文明新风尚。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策略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0YB1199〕)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1-30
下一篇 2020-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