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文本的声音 ——听姜彬老师执教《夏天里的成长》有感

ads

倾听文本的声音 ——听姜彬老师执教《夏天里的成长》有感

郝玉琴

安徽省怀宁县雷埠乡中心学校 246100

学校公开课,姜老师执教了六年级语文《夏天里的成长》一课。课前姜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整堂课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向听者展示了一个万物迅速生长的多姿多彩的夏天。

这节课,姜老师紧紧抓住“如何围绕中心意思”这条语文要素展开了层层深入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岀课文的中心句,再带领学生品读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段落中心句,并围绕中心句品词析句,在品词析句归后纳文章的表达特点,整节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下是课堂片段节选:

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段,思考:了哪些事物的生长?有什么特点?圈画下来。

生自读圈画后交流。(瓜藤、竹子、高粱……小狗、小猫)

师: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生:长得很快!

师:哪一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引导找段中心句)

生:“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师:这句话出了夏天事物生长的什么特点?

生:快。

师:读了这一段,你想用“快”组个什么词来形容夏天事物的生长?

生:飞快、极快。

师:请你读好这句话,读出生物生长之快。

师:你又是从哪些具体的事物中感受到了这个特点?(重点品析本段第二句)

生:“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生长之快的?

生:从“一天”、“几寸”、“半节”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虽然很短、但长得很多。

师:关注了时间和长度的词语,其实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下这里的拟声词“叭叭”,从“叭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叭叭"出了植物生长的快,我似乎看见了它们在生长时的样子。

师:好的文字有画面感,一个“叭叭”就把这种生长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瓜藤生长的视频。

师生欣赏视频之后,教师让学生再次本段读中心句,感受夏天生物生长之快。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到了夏天生物生长快的特点?

后面对句子的品析的方法基本与上面相同。

 

案例赏析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紧紧围绕“如何围绕中心意思”这个教学目标展开了层层教学,目标十分明确,重点也很突出,结构紧凑,如何围绕中心句去的表达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品词析句中逐渐明晰起来。同时,教师又带领学生从长度、时间、声音几个维度去抓住了关键词,感受到了作者描角度的独特和用词的精妙。作为一篇习作单元的课文,姜老师从作文教学的层面扎实地落实了“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这个目标,整节课从读到品,丛品到,最后进行表达方法的总结,层层递进,教学流程紧密而流畅。在场的各位听课老师,无不为姜老师精炼的教学语言,简明的教学设计和强烈的目标意识点赞。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看似完美地落实了教学目标,但似乎又缺少了什么?一番深入的思考,我终于明白,这节课上得太“实”而少了几份情味,教师心中的目标意识太强而让整节课多了些近功近利却少了些温度和情趣。好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只有细嚼慢品,才能触摸到它的温度,好的课需要沉下心去,与文本深入对话,才能聆听到文本的声音。

当老师点出“叭叭”这个拟声词时,我的耳边早已响起了生命拔节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生物竞相长高的欢快画面,我似乎听到了一曲生命成长的欢歌,我满怀期待地希望老师此刻能够引导学生透过拟声词想象植物生长的各种美好画面时,教师只是轻描淡的肯定了学生的发言(从叭叭这个词好像看到了竹子生长得很快的样子),就播放了瓜藤生长的视频,学生想象的空间被有声的画面所填满。我不禁叹息,一次美好的想象之旅被“如何围绕中心意思”这个目标牵住了牛鼻子,教师急于解析中心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而放弃了一次沉入文字进行涵咏想象的机会,因而是不可能触摸到文字中生命的温度的。少了情味的课堂便少了生命的灵动,课堂只流于技法的分析,而没有了语言的浸润,这样的课堂无疑单调的,也是干涩的。

为了弥补听这节公开课时我心中的遗憾,我在自己的班级里教学时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聚焦“叭叭”这个词展开想象,从这句话的描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在一片竹林里,几棵竹子正挺直腰身,努力地向空中拉伸着自己的身体,发出叭叭的声音。

生2:我仿佛看到了几棵竹子正在和旁边高粱地里的高粱比赛长高,谁也不服谁,它们长得正欢快。

生3:这个叭叭的声音,让我仿佛听到几棵竹子正在争论:“我一定会比你长得更高,更快!”

……

师:请你们用其它拟声词仿照课文句式再一夏天里其它事物的生长。

……

多么灵动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画面,通过一番沉入文字的想象,学生便感受到了夏天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对文中夏天万物“跳跃的长,活生生的长”的美好意境的感悟已不吐不快,于是在仿时自然能够妙语连珠,一气呵成。

若姜老师能够少一些急功近利,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沉入文字,仔细聆听文本的声音,课堂一定会呈现另一番美好。

语文教学固然需要一些庖丁解牛式的技法指导,但是更需要一些润物无声的浸润,让我们摒弃功利之心,以一种从容的心态,细嚼慢咽,才能听到文本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让我们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到文字深处,将词语读厚、读实、读活,带领学生一起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美美地朗读,过一种有品位、富有诗意的语文生活。如此,更好!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09 09:38
下一篇 2020-12-09 09: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