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关系的探讨

ads

初中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关系的探讨

王红杰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南留中学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语文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径。因此,初中语文应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能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1初中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关系

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使得初中语文与德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同时,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与德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各不相同,但一定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它们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传达给学生汉字之美,传承中华优秀汉字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获得与具体的思想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使其受到情感上的升华,以及道德上的熏陶。

2初中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第一,重知识、轻德育。现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加偏重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常常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考试高分当做教育的唯一目标。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想让自己的学生更加“优秀”,这是完全必要的,更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一些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在生活中不懂谦让、没有礼貌、脾气暴躁、任意妄为,培养出来的是个性畸形、思想道德水平低的孩子。第二,形式化倾向。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理解、记忆、背诵材料内容,对教材中蕴含的道德思想也是浅显的提示,而并没有对其中心思想进行深入地挖掘,使得学生无法深刻领悟语文教材的中心思想。这样的做法其实是相当可怕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3初中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3.1树立良好的榜样,逐渐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代表的是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文字有着我国文化的魅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确用词,重视标准发音以及对语文知识透彻了解。可想而知,当一个语文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都语无伦次,学生肯定也学不到太多有用的知识。只有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才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其次,要学会管理自身的情绪。语文知识相对于其他科目不用的是,教材中几乎都是文字。这样的教材会让学生感到无趣,难免会出现交头接耳和扰乱课堂等行为,这时教师不要和平时一样大声呵斥或者是指责,这样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语文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可以问学生具体原因,如果只是觉得面对太多文字感到无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他们播放相关片段或者是音频,缓解他们的情绪。在这样和平相处中,学生也会在遇到类似事件时询问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收敛自身的脾气,尊重他人,从而将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发挥出来。

3.2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在课堂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初中语文须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有效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并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初步渗透至初中语文课堂中。以《黄河颂》教学为例,该课文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语文教师应根据这一德育素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渗透。首先,在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并呈现黄河的图片,在播放过程中为学生介绍《黄河颂》的由来,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其次,在进行课堂朗读环节中,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同时,也可让学生进行合作诵读,如诗句的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这样的朗读中领略歌词的美感,并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最后,语文教师进行诗句的剖析教学,例如:“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等,教师对“摇篮”“屏障”进行深入讲解,以深挖诗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使学生能充分领悟作者通过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的情感。在进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抓住时机给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堂中能有效渗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3进行德育小故事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按照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慢慢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其产生反感的心理,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短小的德育小故事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胡适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交流讨论,学习胡适先生优秀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3.4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巩固思想道德教育渗透效果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局限于渗透环节,为了实现德育的教育任务,还需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巩固思想道德渗透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生活实践机会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实践能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思想道德教育感受,这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传播能起到促进作用,如组织学生拜访养老中心、以各个节目为契机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等。拜访养老中心:语文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前往校外的养老中心,让学生帮助老人倒垃圾、打扫卫生、叠被子等,鼓励学生与老人进行交流,关怀老人,同时,语文教师组织学生为老人表演节目,如合唱、话剧以及诗词朗读等,使学生能愉快的完成德育活动。最后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在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以各个节目为契机开展的德育活动:如4月的缅怀革命烈士扫墓活动,使学生感受先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扫墓后让学生进行感悟,语文教师通过回顾实践活动与点评学生的作文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在活动后善于总结,长此以往,学生能不断累积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此外,除了学校、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以外,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帮助他人、爱护公共环境、尊老爱幼等,使学生能在体验后学习应用,将这些思想道德教育精神真正转换为自身的品质。基于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应用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在实践应用中直观地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精神,长此以往,能有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不断审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型人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教材中的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热爱祖国、端正品行、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其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文元.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67-168.

[2]崔静.挖掘内涵,丰富情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教育教学刊),2019,16(8):73.

[3]蒙世雄.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41.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1-01-05 16:10
下一篇 2021-01-05 16: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