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版画识汉字让孩子们“文艺”起来——浅谈“文艺”交融对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及提升艺术素养的作用

ads

刻版画识汉字 让孩子们“文艺”起来——浅谈“文艺”交融对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及提升艺术素养的作用

朱冯莉

重庆市荣昌区棠香小学 重庆市 402560

摘要:本文章根据现在小学低段学生识字的现状,及针对当下学生在审美素养、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欠缺,提出了如何借助艺术手段——刻版画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兴趣并且主动识字的方法,探讨了如何在提高学生“文”的素养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艺”的素养的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世界观、审美观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人格心智的发展,让学生真正的 “文”“艺”起来。

关键词:刻版画;识汉字;文艺;甲骨文;学科融合、渗透

一、小学低段学生现状

(一)识字现状

第一,识字教学的任务比较繁重,在新课程标准下,识字教学不仅对低年级小学生认识汉字的数量有要求,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出汉字,要求学生至少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小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热爱,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第二,汉字本身结构复杂、读音多样和内涵丰富的特点给低年级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量的同音字、形近字以及形声、象形等多种造字法都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学难度比较大。

第三,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的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在识字水平整体能力上比较差,同时,其字的水平比较低,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认错、错的现象。

第四,识字是学习的基础,识字量不够,阅读量就少,而“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等。阅读任务的加强就必须对识字量做出要求。

学生识字兴趣低,任务重,被动识字是当前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艺术修养现状

如今,“艺盲”这个词语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首先使用这一词的人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老先生,他这样说:文盲与艺盲相比,文盲不多,艺盲太多,百分之九十九的国民都不懂艺术,都是艺术文盲。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把艺术教育与文化的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现在国民存有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懂艺术的现象,不只是占比的数目大,而是国民素质落后的见证,不是什么骄傲事。确实,生活中大到对艺术品的赏析,小到穿衣打扮,艺术素养的体现无处不在,而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针对现状找到方法

针对以上现状,如何解决呢?

(一)挖掘似图形的甲骨文故事,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经过调查与分析,发现甲骨文的造字结构和意图符合孩子们的形象认知思维特点,每个字都有其原始含义,一个字可以说就是一个故事也就是一幅图画。而甲骨文那拙拙萌萌的线条正好与版画那时而粗犷时而细腻,时而圆时方的线条相得益彰,这种天然的巧合更让孩子们有尝试的欲望,在刻的同时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从而延伸出独具特色的自我理解。比如:尘,大家都说是小土尘,却不知在甲骨文中尘是这样的:刻版画识汉字让孩子们“文艺”起来——浅谈“文艺”交融对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及提升艺术素养的作用 。上面是一只鹿,下面是土。一只鹿在旷野上奔跑,后面尘土飞扬。这是一个多么生动有有趣的画面。鹿为何而跑?又引导孩子展开更多的想象,趣味识字就这样完成了,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魅力因故事而生,爱上汉字不难,识字随之而简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孩子们对识字才会更主动、更积极。

(二)用版画“保鲜”识字兴趣,在体验和尝试中认知

形象认字是让孩子们提高识字兴趣的好方法,学生对类似图形的甲骨文及对甲骨文的故事兴趣是无法比拟的,那如何能将学生认知具象化又能把最初的兴趣保鲜下去呢?版画。

儿童与版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在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版画的时候,就已经会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拓印了,他们会用弄湿的小手小脚在墙上、地面拍打出许多印记,并陶醉于其中。这种时而粗犷时而细腻,时而圆时方的线条,正好与甲骨文相得益彰,这种天然的巧合更让孩子们有尝试的欲望,他们不仅可以将“一只鹿在旷野上奔跑,后面尘土飞扬”的画面刻画下来,还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中国汉字不仅可以还可以雕刻,可以拓印,在制作版画的过程中,既可以体验铅笔在一种全新介质上绘画的神奇乐趣和感觉,还可以感受颜料所带来的五彩缤纷的艺术冲击,同时更能深层次挖掘孩子们特有的反向思维潜质,锻炼大脑的综合运用能力,创作出更有灵性的作品。

现代社会不仅仅需要的是知识性人才,同样也要求人才具有审美素养。版画的介入让孩子们在提升自我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补给了自身对艺术的需求,将汉字与艺术融为一体,适应社会对“审美素养”的新需求。

让孩子“文艺”起来,这样才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伐。

三、学科融合,无缝衔接,呈现完美课堂

(一)语文老师打头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教师示范

语文老师根据小学低段一二年级的教材找到与教学相匹配的甲骨文,并深挖其故事性。用猜一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根据甲骨文的“长相”分析出相应的汉字,在此过程中学生已经记住了该汉字,老师再趁热打铁,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该甲骨文的造字意义,在故事中加深学生对该字的理解和识记。

2.抓住课前三分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经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已经对甲骨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教师再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找到教师给出甲骨文所隐藏的故事,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在每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段上台讲述,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其对甲骨文及相对应的汉字的理解,还可激起其他学生的表现欲,达到共同、主动学习。

(二)美术老师紧跟脚步,保鲜识字兴趣,培养艺术素养

在语文老师激趣时,美术老师也在紧锣密鼓地打造自己的课堂、筹备相关美术用品。

美术老师将学生已学习过的甲骨文及其造字含义用铅笔刻画在吹塑纸上,涂上多彩的颜色,再拓印在画纸上,版画就制作完毕。美术老师会将此过程制作成微课再配合实体操作,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当中逐渐明白的汉字一笔一画皆有“情”,皆有“意”,让汉字变得不再枯燥与空洞。多彩的颜色刺激着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的识字兴趣在感观的刺激下保鲜下去,并为继续寻找这种兴趣而主动识字。

在制作版画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铅笔在一种全新介质上绘画的神奇乐趣和感觉,也感受到了艺术的冲击力,学生特有的反向思维潜质得到了深层次地挖掘,同时大脑也得到了综合运用,他们的艺术细胞得到了激发,艺术素养得了到培养,这便能使其创作出更出色的作品。

识汉字这样枯燥乏味的事情在语文和美术双科的碰撞下呈现出了精彩的课堂效果,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接受知识的洗礼。

四、语美渗透得到意外惊喜

(一)初尝汉字的魅力

通过对甲骨文故事性的解读和与版画相接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 “难懂”的甲骨文有了一个新认识——汉字的一笔一画皆有“情”,皆有“意”,初步体会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

(二)学生作品惊喜连连,语文、艺术素养得到双展示

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我们会通过以下方式来检测:

1.举行识字比赛。

在参加“刻版画识汉字”活动的班级与未参加的班级之间进行识字比赛,从比赛结果反映出学生识字量的增加,从侧面反映出语文素养是否提高。

2.举行画展

将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以画展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各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学生在操作能力、意识、审美方面的提升,以此检测出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是否也得到了提升。

3.自主创新

学生在“刻版画识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对汉字、版画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自我的认知用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自我体的甲骨文、对甲骨文的新解读等。这些作品的展出给了其他学生在汉字与艺术上的双重冲击力——原来认识汉字可以用版画的方式!其他学生的识字兴趣由此也得到激发。

学生在提高自身“文艺”双重修养的同时也影响着其他人。

五、学生“文艺”的过程变成了教师提升自我专业技能的途径

(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既拓深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加深了对学生学情的了解。

1.要确定以甲骨文为激趣内容,就必须要求教师基于学生调查问卷,然后参阅各类书籍、各类网站以找到确定甲骨文为激起内容的依据。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对甲骨文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是对一名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拓深。

2.通过对学生识字调查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学生对图形识图具有较大的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学情,让我们首先想到了与图形“长相”类似的甲骨文。这一内容的确定为我们利用版画保鲜识字兴趣提供了依据,为“语美”的学科融合和渗透提供了落脚点。

对学生学情的研究保证了课堂的精准度,也让教师更深地意识到了学生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改进的过程中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1.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内容的新颖和独创性让教师必须精心备课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相信也会获得对课堂一定程度上的感悟。

2.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在评课中找到解决方法,在听课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在改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课堂。而这一过程就是教师提升业务能力的过程。

(三)教师们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得到语美素养双提升。

学科的融合与渗透让语文老师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艺术素养;让美术老师对中国的文字有了一定的感知,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其语文素养。

语美素养双提升加速了教师对自身业务能力提升的进度。

六、刻版画识汉字,让学生真正“文艺”起来

“文”则是指学生在识字、阅读等方面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艺”是指孩子们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能够在刻版画的过程中体会到线条和色彩等所带来的艺术美感,通过在此过程中美术元素的渗透,让孩子们在图象识读中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来提高其在艺术方面的素养,从而反作用于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孩子们在培养识字兴趣的同时,通过刻版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线条和色彩等方面的美感,使其在艺术的世界里被熏陶、被提高,“文”与“艺”相交融,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文艺”即是指文化和艺术素养的双重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文艺”起来。

参考文献:

[1] 我国名师工作室研究的回顾与省思,韩爽 于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0145期

[2]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问题与建议,胡继飞,《基础教育》2012

[3] 区域性名师工作室运行策略摭谈,鄂冠中,《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

[4] 林跃娟.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29):140-140.

[5] 何爱英. 小学低段语文字教学方法的探究[J]. 散文百家:下, 2017(7).

第4页 共5页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1-30
下一篇 2020-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