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教改革探讨
摘 要:
目前,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存在问题形成了阻碍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推进“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培养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为此,提出了打造“好教师”,进行“双师”“多能”教师队伍建设及机制建设改革;开发“好教材”,进行实用、立体、灵活、趣味的“四新”教材建设内容及形式改革;凝练“好教法”,进行“四个融合”教法建设改革,确保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地有效。
关键词:
三教改革; 好教师; 好教材; 好教法;
1 三教改革必要性
“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是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高质量建设的重点内容。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1],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很快,目前有近千个专业,但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内涵和形式建设、教法改革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加大“三教”改革建设力度。孙春兰副总理特别强调要“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度,及时将“四新”技术纳入教材,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及教法改革。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培养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的今天,针对高职百万扩招和差异化学情的背景,为破解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不高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行新时代的“三教”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 现状分析
“三教”改革虽是一个老话题,但它又是随着时代变化、技术变化、教师结构变化、学情变化不断探究和改革的新命题。“三教”改革旨在系统解决人才培养与评价“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关键,“三教”改革都需要教师实施,教师是“三教”改革的主体;教材是展示教学内容的主要关键载体,教法是“三教”改革实施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法实现。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又互为推动,三者紧密结合互为优化与提升高职高水平专业教学质量形成了命运共同体。但目前教师、教材和教法存在问题形成了阻碍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如下。
2.1 教师方面
教师总体数量不足,来源较为单一,领军人物缺乏。随着2019年“扩招100万”政策的贯彻实施,必然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规模与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但目前全国生师比超过18∶1的院校近800所,教师数量远不能不满足要求;教师来源主要来自高校,来源单一,缺乏实践能力,高校“双师”素质教师不到40%;一些专业带头人职称、教学能力、实践经验不能满足领军人物需求,且队伍结构失衡,团队凝聚力弱,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发展。“多能”教师有待加强,激励评价机制有待落地。新时代高水平发展的高职院校需要教师具备多能,因此对教师教学育人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教科研能力、信息化能力、双语教学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具备这些能力的“多能”教师很少,需要给教师加压赋能;而且针对不同类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落地,调动不了教师积极性,不利于给教师“赋能”,更不利于“多能”教师培养。高水平专业高质量发展“双师”“多能”教师打造建设是关键,是突破口。
2.2 教材方面
目前,很多教材还存在着以学科为中心的偏理论本科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应社会需求企业的需要,教材形态单一、质量不高,枯草单调,不吸引学生,调动不了学生学习激情,更不适应“互联网+”的需要,教材中没有融入创新创业和课程思政,不利于德、智、体、能、创人才培养。有些新办专业很多课程没有教材,已有的教材也存在不实用、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职业教育教材从形式到内涵亟待深化加强建设。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更是需要一批内容与生产对接、形式素材与学情对接的好教材[2]。
2.3 教法方面
目前教学方法中,“理论导向、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依然占据主导;教师授课不进行学情分析,不考虑学生差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根本转变;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组织随意,不能做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形成了课堂师生无互动、无温度、无激情、无效果“四无”课堂。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出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提升教书育人职业素养,加强教学能力和信息化能力,打造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了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三教”改革为核心,构建“双师”“多能”素质队伍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具有职教特色、融入双创教育、思政教育、学情教育的新形态教材,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差异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3 三教改革实施探讨
3.1 打造好教师和进行双师及多能教师队伍建设及机制建设改革
3.1.1 建机制外引优质高层次人才
建立从高校引入高层次人才和从企业引入或聘请高技能人才制度,一方面,保证引来的是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保障需要的人才引得来留得下干得好,使高层次人才或高技能人才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3]。
3.1.2 搭平台内培养多能教师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多能”教师,首先按教学型、科研型、技术服务型对教师进行分类,确定每类教师必须具有的关键能力,然后针对要培养的能力,搭建提升教学能力的名师工作室、培养科研能力的博士工作站和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的工匠工作坊,通过搭建这些平台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惰化、单兵作战、成长缓慢、能力不足等问题。
3.1.3 走出去培养更多双师教师
通过校企合作的企业,有计划每年让教师们到企业第一线相关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并创造一定价值,增强高水平专业教师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能力,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
3.1.4 抓绩效重考核促进教师队伍快速发展
对各类教师制订相应可操作、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度,按标准制度对教师教学、科研、技术服务能力进行过程跟踪、提醒、纠偏及结果定量评价,实现能者多劳、能者多得,不能不得,不能受罚。
3.2 开发好教材及进行四新教材建设内容及形式改革
3.2.1 教材编内容改革
校企“双元”合作建设“四新”教材,教材内容要科学、规范并与“双创”、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教材内容要体现学情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教材内容要实用贴近工程和生活,从典型工程中、生活中简化提炼案例,做到案例工程化、典型化、生活化、趣味化。开发高水平教材内容为高水平专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3.2.2 教材编队伍改革
针对企业需求及学情特点,校企“双元”合作制订教材编大纲,确定编内容;教材参编人员要是企业中工程第一线人员和学校中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保证编内容科学、规范、实用,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3.2.3 教材编形式改革
教材形式要灵活多样,与行业企业发展同步,偏理论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可采用富媒体丰富、互动强立体化教材;体现规范和专业发展前沿的专业课程,可考虑采用活页教材,便于内容不断更新;实训教材根据适龄学员和非适龄学员不同生源类型,确定实训内容,开发模块化新型活页式教材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手册式教材。
3.2.4 教材选用评价制度
学生最直接学习渠道是教材,教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专业带头人、名师、企业成立专门机构,对每学期教材选用把关,不允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规范性、科学性教材或讲义流入课堂,不允许无教材或讲义教学。
3.3 凝练好教法及进行四个融合教法建设改革
3.3.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为改变“理论灌输多、实践操作少”的状况,基于校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校内凸显技能培养的实训室及情景模拟仿真教学软件,探讨突出高职教育高质量建设特色、学情特点的教、学、练、做、创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3.3.2 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有机融合
对于实习实训教学,为培养高水平专业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内与校外教学模式。
3.3.3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
基于差异化学情、时代发展及需求变化,教师改变观念,践行课堂革命,针对不同课程及学情、教学条件,探讨基于MOOC+SPOC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高质量教学混合式教学混合度把握[4]。
3.3.4 差异教学与共同教学适度融合
针对大班授课差异化生源,探讨分类施教差异教学与共同教学适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度,建设有互动、有温度、有激情、有效果“四有”课堂,实现高水平专业优质高效课堂教学。
4 结语
4.1 打造“双师”且“多能”的教师队伍
走出去,抓绩效,打造一批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双师”且“多能”的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为高职高质量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4.2 建设体现“四新”的优质教材
建设一批重点、难点立体呈现,富媒体丰富、交互功能强,体现“四新”技术趣味性高质量发展的优质教材,为高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4.3 创建“实用”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MOOC+SPOC,精准分析学情,差异化教学,创建一套高水平高质量且“实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高职高质量发展落地有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Z].教职成[2019]9号,2019-05-05.
[2] 梁克东,王亚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创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8-34,41.
[3] 王成荣,龙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4] 王勤香,姜楠.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工科类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4):77-81.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