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育德-启智-尚美

ads

充分 利用本土红色 资源,育德、启智、尚美

孔德莹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212400

我校是一所地处茅山老区的省级农村重点中学。本市境内资源丰富,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景观、革命史观、佛道教文化于一炉。南有钟灵毓秀、紫气万千、洞天争奇,被道家素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的茅山,它不仅是省级甲级风景名胜区、茅山道院还是全国重点开放道观,茅山抗日根据地更是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爱国主义教材,是全国有名的爱国主义基地之一。北有“天下名山称第一,世间胜境此为尊”的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山上有“二龙四池七台九洞十二泉”之胜景,揽“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观于一身。中有江苏“三宝”之一的南北朝金陵石雕“辟邪”,为国内同类石刻之首,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丰富的地方资源,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供了丰裕的物质基础。

(一)加强培训,提高课题组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以理论指导行动。近几年来,利用假期先后邀请了省特级老师、专家来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邀请了句容史志办、档案馆领导来校作技术性指导和讲座;邀请课程专家来校作开发和构建校本课程理论辅导讲座等。为我们提供了方法指导、理论储备,有效地提高了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为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否则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毫无生气陷入僵化。就一所学校开发条件看,开发的范围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就要对课程资源进行精心选择,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分析了本地区和本校的特点,认为学校地处道教圣地和抗日根据地——茅山和佛教圣地——宝华山,特色鲜明、课程资源丰富、开发范围较大。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课题组确定了在地方资源上重点开发利用。按照梳理(资源)—列(方)案—搜集(资料)—编辑—粗稿—审定—成稿的要求,坚持开发一门,实践一门的原则,精心开发校本课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利用地方历史、自然、德育、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开发了《欣赏物理》《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锦绣句容》《句容碑刻与书法教学》《茅山文化与句容旅游资源的开发》《道教圣地---茅山》《我爱家乡》校本课程,利用本校教师资源开发《24式和42式太极拳》校本课程,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以比较翔实可靠的资料,细致入微的笔触,挥洒自如地描绘了家乡的许许多多历史人物、历史演变、风光特色、轶事趣闻,反映了家乡千百年来形成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人文地理,反映了家乡这块风水宝地“人才辈出、美景如画”的胜景。课程资源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学校与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和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爱我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着力提高本土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学科渗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各科教学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都与地方旅游文化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机渗透。语文活动课上吟读朗诵文人墨客的诗词、对联,讲述历史轶事、民间传说,学生导游们绘声绘色地向人们介绍茅山风光;地理课上结合茅山、宝华山等地方自然地理,深入国家课程的教学之中,既提升了学生学习学科课程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视野;深入社会参观、访问、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家乡的地方特产、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美术活动课上指导对树、花、亭、阁等的素描、未来的家乡想象画及工艺品的制作;主题班会上举行“我爱你 ——句容”、“说说我的家乡”“你好啊,茅山!”等主题活动,这样把涉及地方资源的文化教育序列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突出了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和综合性。课后我们还进行了撰茅山风景区导游词比赛,开展了争当小导游活动,开展了古人题茅山诗词征集活动,开展了“祭扫茅山抗日烈士墓”“十八岁成人仪式”主题班会等。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轻松又获取了知识,良好的活动环境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语言交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四)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

1.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育德。

校本课程贯穿始终的,首先是爱国教育。爱国应该从爱家乡做起,我们凭借地理优势,带同学们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登茅山、游宝华、览九龙……。家乡秀丽的山水风光,壮丽的古老建筑,各异的风土人情,典雅的建筑设施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活动环境,一次次地接触,一次次地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就有了一次一次升华。其次是生态环境教育。生态平衡既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参观、游览等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感情。第三、法制和国防教育。每年在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期间,学校都要组织部分学生参观江苏省第一少管所,聆听少管所警官和少年犯的报告,参观少年犯劳动生活场所、观看法制图片展览等,或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或法律顾问来校作法制讲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接受教育。

2.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启智。

学校先后组织了十几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假期师生一起住农家、探地头、沐民风、访农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农村村级管理状况、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麻将(赌博、迷信等)风气调查、农村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我市地方资源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精神贯注和文化熏陶。我们根据句容的特色在“一山一水一人”上做足文章,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每学期都安排课题组成员带领部分学生前往茅山、宝华山、瓦屋山、省少管所、南京炮院等地进行生、摄影、登山、听少年犯心声、军营一日等活动,学生用书画、摄影展示家乡的美景,用美文、诗词赞美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憧憬;用整齐的步伐、昂扬的精神风貌展示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看似一个个简单的活动,留给学生的都是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启迪。

3.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尚美。

美育具有人文性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美育的地域性越来越显突出。一方面,在校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我们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我爱家乡》《句容碑刻与书法教学》《锦绣句容》等,渗透优秀的传统本土文化,弥补单一国家课程设置的不足,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在校外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学校把茅山、宝华山、瓦屋山、新四军纪念馆等作为美育教学活动点,与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注意把当地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作为教学内容,使本土文化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不断的丰富,不仅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豪感,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本土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资源,构筑校本课程,不仅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而且在学习、研究、实践过程中,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提升了学生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对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在情感和心理上的亲近感。在学生“触摸”这块土地,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到家乡句容物产丰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在探索家乡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前后变化的对比,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体会到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的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1-30
下一篇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