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与教养环境
北京市正德学校 102211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这也是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看似与应试教育相对立,但也绝非完全对立,因为应考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全国各省市多数还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填鸭式教育,是指灌输式教育,由原苏联教育家伊·安·凯洛夫发明。填鸭,指在鸭子生长的某个阶段,按时把做成长条的饲料从鸭嘴填进去,使鸭子快速增加重量。这种教育的弊端忽视了人的全能发展,只注重应考能力的提高,考高分就能上好大学。更多的学生被培养成了考试机器。所以,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就这种现象推出了素质教育政策,那么无疑这是看到了教育的弊端,展望了教育的美好未来,就此抛出了一颗教育的关键性棋子。
素质教育包括教育的方方面面,注重素质教育是全民参与的事情,就说其中的素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 辞典上说: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恭的表现;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详细释义 “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教养环境有很大关系,古时候有《孟母三迁》故事这里提醒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的教养环境的重要性,有句成语“近硃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教养环境集团化教学,模式化教学,千篇一律的复制,无疑成了一种模式的孵化器,这种教育环境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不科学也不利于教育多样化的发展。提倡有教无类的教养方式。社会教养环境《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其意在指明不学礼仪、不懂礼貌、缺少教养,就无法立足于当下社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风浮躁,自私自利等缺少教养的现象屡见报端。这不仅会让国民形象大打折扣,更会让国家发展缺少与硬实力相媲美的软支撑。因此,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提升素养就显得更重要了。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授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事物。人在其中,慢慢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到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其实我认为教育就是教养素质在人成长过成中传承。育和养是对身体健康的养育过成。其中教养环境包括的面很广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自然界的方方面面。教养环境对人一生影响很大。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对教养环境的依赖性可想而知。我国教育界提倡素质教育多年,学生顶不住压力跳楼自杀的,学习成绩很好生活不能自理的,无情的杀害父母的,为了金钱出卖色相的,这现象都是扭曲的教养环境造成的,目前就家长而言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各种报班补习,学习,学习,学习,成绩好上好大学,出来找好工作。所以补习班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生机勃勃。名校名师辈出,择校热,学区房,托关系,条子生,票子生,进入名校镀金搞的文凭。这样的教养环境怎么能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国内多少年了出了几个大师呢?教养环境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爱国教育,应试教育,都不如搞好教育生态环境,教养环境好了才会人才辈出。
教养环境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人格基础建立主要取决于家庭教养。影响家庭教养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社区渗透、家庭成员的行为及其关联人的价值取向。家庭教育的教养环境但对孩子一生都有影响。
父母的行为价值取向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往往的父母的一个好的行为,人文素养直接作用于孩子本身,言传不如身教。学校教育环境是知识的传承、对事物的看法、世界观的形成是致关重要的,教养出人才,因为人格基础是通过行为感知建立的,并非通过说教手段完成。教育近亲繁殖往往成为基础教育的败笔。在教育近亲繁殖体系中,模式近亲繁殖是误导学术风格的有效手段。诸如“集团化”、“规模化”、“新课标”等等,不胜枚举。统一化,模式化的教养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思想禁固,故步自封,现在有的大学生不就是这样吗,拿个文凭去找工作张口要月薪几万,社会教育环境是更重要的一环,影响着每一个人,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留给我们的好东西简直太多了,要发扬和传承才好。
张宝安教授指导,唐琳老师一并致谢!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