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 健康教育 领域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探索—— 以 X 师范院校学生为个案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来宾
摘要: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健康教育领域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之一,学前教育在校学生的在课程学习中,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健康教育教育活设和组织实施都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探索的路径。
关键词:健康教育 问题 探索
根据2001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提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生活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以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从文件中可看到,健康领域是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之一,特别是学前儿童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健康问题是幼儿园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幼儿园教师的的职前培养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素养,就要掌握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及组织方法,对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学生的健康领域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而引发的思考。
一、教学设计的过程介绍
本次课程活动设计过程如下,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现场布置学生设计一篇关于健康领域的教案,并且在设计结束后对所设计的教案进行模拟教学。本次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共有47人,回收教案设计47份,模拟教学视频47个,通过对教案的查阅,学生模拟教学环节的观察,文章主要围绕学生在教育活动设计和模拟教学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 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活动目标设计不恰当
在教案设计中,活动目标在整个教案中的位置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整个活动过程所围绕的中心任务。布鲁姆曾经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以心理活动而不同领域作为分类的出发点,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而学生在设计目标时,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考虑,表现为目标中多个同一领域的目标而缺乏对其他领域目标的关注。例如,C同学的小班健康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该同学的两个活动目标分别是:1.了解小手的外形结构,乐于参与活动;2.认识手指的名称,知道手指的作用。从活动的两个目标描述中可看出,目标更偏重认知领域,而遗漏了动作技能领域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表述角度缺乏统一,教育活动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前儿童的“学”两个方面的互动。[1]例如,Y同学的中班健康活动《蔬菜士兵》,将活动目标设定为:1.认识几种常见蔬菜的外形结构;2.引导幼儿知道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而营养价值;3.培养幼儿口头表达能力,让幼儿敢说干预思考。三个不表的设计中,第一个以幼儿的角度描述,第二第三个则以教师为主,现在的活动目标应更多地注重幼儿的学习结果,这样更能体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 活动内容缺乏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含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四个内容,但是对于学前儿童而言,通常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判断健康的主要标志。这是与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认知发展水平较低有关。[2]0-6岁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处在一个迅速和变化明显的阶段,学前儿童特别容易受到周围各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及基本素养。在本次收集到的学生教案共47份中,身体健康教案共40份,而心理健康教案仅7份。由此可见,在自然的状态下,让学生自由选择活动设计的内容,极为少数的学生去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 活动设计未体现领域特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文件精神,幼儿园各个领域之间的教育活动应该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但是,“不同学习领域的教育活动在教师的教学和儿童的学习方面是有不同的规律和要求的,教育活动设计要符合这些规律和要求。”[3]根据《纲要》明确提出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
-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而有的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完全忽视了本次课程为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完全偏离了健康领域活动的要求。例如:H同学的中班健康《还是一团糟》,活动过程第二环节,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本身的趣味性,环节三;能够想象故事情节,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从活动设计中可以看出,活动过程更多地是偏向学前儿童的语言领域内容特点,未提及有关于健康领域的目标,而导致无论活动目标还是过程,出现了严重偏题的问题。
- 模拟教学存在的不足
完成教育活动设计之后,学生将根据自己的设计作相应的准备,再将教案付诸于行动,把教案通过模拟试讲的方式将自己的学习所得展示出来。
- 对教案设计不熟悉,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有序地将活动过程的每个环节顺利有效地实施,是考验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之一。部分学生对教案设计不够熟悉,出现了对着教案念的情况,当出现设计不合理时缺乏灵活处理的能力,对于每个环节时间的分配也缺乏合理性。例如活动过程中活动导入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目的是激发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特点的所教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学生模拟试讲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出浑身解数,但是往往忽视了对时间的掌控。学生容易把握失控的是手指操和故事导入这两种导入方法,在实施时错误地把导入当成手指操的学习,有的故事导入选的故事内容过于复杂,不会自己经过处理将故事简单化,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提问导致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根据学前儿童注意力的特点,导入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幼儿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在真正面对幼儿实施教学时,导入时间过长以后,幼儿进入正式的学习内容已经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活动重点难点反而一带而过,没有详细与幼儿讲解、操作,而导致课堂活动草草结束。活动结束后未对本次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大部分的学生活动延伸都吩咐“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今天学习的内容”,这些活动延伸缺乏针对性和新意。
- 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将活动组织变成看图说话
教育要体现时代的特点,特别是社会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让课堂的有些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形象,使教师那些难以言传的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传授给学生。但是多媒体的益处决定于使用是否得当。在学生的47个模拟试讲视频中,有34个同学使用网络中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只有13个同学使用自备或手工制作的教具。这个数据并非否定使用多媒体都是弊端,而是发现使用多媒体视频、图片资料的学生在组织活动时更多的是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提问幼儿,这样一问一答就把活动组织完毕,整个活动过程完全跟着多媒体在运转。根据学前儿童大脑皮质的功能活动特征,镶嵌式活动使各皮质区轮流处于兴奋和休息状态,大脑皮质可保持较长时间工作。[4]故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考虑看、听、说、做、想这几个方面的形式相互转换,避免幼儿看多媒体时间长而导致大脑疲惫,进而对课堂活动失去兴趣。例如在认识蔬菜水果时,可以准备实物,幼儿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过程,幼儿更容易掌握事物的特性,体验会更加深刻。
(三)过程缺乏游戏与幼儿互动
学前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在学习新的事物时,把所学知识通过游戏来开展,学前儿童通过感知、操作这些直接经验获得知识、能力与培养对事物的情感。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与学前儿童的发展密不可分,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家柏拉图已经开始研究。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教育活动的组织要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活动,来且而学生在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时,很多同学出现一言堂的现象,整个课堂忽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整个活动过程,幼儿一直坐在座位上,没有得到操作、展示、讨论,成了与小学课堂毫无差异的活动组织。学前儿童仅仅凭借教师的语言描述不仅难以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更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而降低学习效率。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学习的探索
- 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相关文件的学习
通过前文的总结,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健康领域课程时存在的问题,探析背后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内容理解的不通透,不熟悉。例如学生在设计教案时,容易出现目标、内容与年龄阶段不符。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两个文件都对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和教育建议都做出明确规定,特别是《指南》,详细地介绍学前儿童在3-4岁,4-5岁,5-6岁末期的幼儿分别具备哪些能力,应该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合理的期望。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件的熟悉程度,通过学生自学与教师课后布置任务,课堂随堂抽查相互结合形式。学生掌握儿童的年龄阶段特点和所具备的能力水平足够熟悉,则在设定目标和选择活动内容时将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 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学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是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必修课,学生先修了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了指导实践的基础上进入这门课程学习。本课程总学时为30课时的教学安排中有15课时是学生实训,其中实训包括教案设计与模拟试讲两个环节,通过教师讲解相关理论与学生实训相结合。教师要将经典教案和视频的案例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学习案例蕴含的经典所在。设计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对教案的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每一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反面案例对比教案设计理论找出学生容易出错地方。而模拟试讲环节是教师基本功的综合体现,它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对课堂的掌控,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微格教学,小组成员之间不断的展示——反馈——的循环过程,在研磨的过程中,学生的模拟试讲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三)加强学生的教育机智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着不可预知的课堂表现,教师所预设的种种情境有可能是现实背道而驰。但是并不意味着课堂是失败的,这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教学活动的多变性更凸显出教育机智的重要性,学者李景惠认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远比其他年龄阶段即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机智更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5]学生的模拟试讲对象是小组成员,对课堂知识的反馈与认识与幼儿的真实反映相差甚远,要不断增强应变能力才能较好的把控整个课堂,避免出现课堂失控或者为抓住重点的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意识习惯的培养,有效提高教育机智,如听课评课的反思,观摩幼儿园的示范课和邀请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评价自己的教育活动,再结合自身的思考。教师应积极建立“实践——反思”间的联合机制,一方面,这种机智可以帮助教师更为系统化地进行反思,另一方面,这种机制也可以使教师在实践反思见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进而不断地促进教育实践智慧的生成,以此来更好的帮助教师运用机智。[6]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职前培养质量是决定学前教育质量高低关键因素,国家不断颁布的各项政策,公办民办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比例逐渐提高的情境下,“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基本的缓解,教育质量问题亟需解决。注重学生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及时发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课程实施过程的道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奠定基础。
- 陈雅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课科学出版社:34
- 王练.学前卫生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
- 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23
- 王练.学前卫生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6
- 李景惠.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9)
- 石琳.幼儿教师教育机智的实践运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