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劳动号角 绽放美丽梦想——马鞍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在行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中心小学
今年3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意见》的出台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马鞍中心小学积极响应《意见》要求,在全街道各小学全面推广新时代劳动教育,分别从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发、劳动基地的全面打造、劳动教育的项目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式探寻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努力进行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
-
思想统一,倾心助推劳动教育
作为学校教育者,对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把握和科学
预测这些变化,时刻保持对教育前沿的关注和追踪。马鞍中心小学正是敏锐洞察,捷足先行。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之前,便集聚全街道完小校长以上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教师,共商劳动教育大计。会议上,我们明确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与价值所在,并就如何在学校教学中有效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展开了讨论。与会教师纷纷投稿自己的见解,积极为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献计献策,成功地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打开一扇门。
4月22日,学校召开各校劳动教育开展骨干教师会议,鼓励各校寻找到符合学校实际的有利于劳动教育开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劳动项目研究,实现马鞍小学劳动教育四面开花的美好局面。
4月30日,学校又召开各学科教研组长会议,就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将学科素养和劳动素养有机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各教研组长结合学科特点投稿见解,为劳动教育与学科渗透的有机结合给出了很多的良言良策。
在学校的多次会议中,从校级层面到骨干教师、学科教师,自上而下,形成统一思想,集全街道各校、各教师之力,倾心打造劳动教育。
-
课程支撑,精心打造劳动课程
课程是落实学校教育的有效载体,新时代劳动教育要融入学校教育,就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实现劳动教育的课程化、日常化,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为此,学校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精心开发了 “舜耕劳动教育”课程。在整体课程规划指导下,鼓励老师们开发各类与劳动主题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并且鼓励各个学科都能开发与劳动教育巧妙融合的课程,使劳动教育能涵盖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目前,我们已经开发的劳动课程有《老绍兴 醉江南》、《今天我当家——居家生活小技巧》、 《开心农场 快乐种植》、 《小草药 大世界》等。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总课程中,利用队课、地方课、每周拓展课等课程时间,结合语文课中的观察日记、美术课中的风景生、体育课中的劳动强身,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渗透劳动知识、劳动价值等教育。通过“家庭劳动、校园劳动、社会劳动”等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建构、实施,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劳动,激发学生的劳动激情,培养学生的各种劳动技能,发展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创新等核心能力。
劳动教育需要由课程作为支撑,因为劳动教育只有课程化,并与学校课程全面融合,通过课程内的劳动学习、课程外的劳动实践,才能真正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有机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诸育”之中,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爱劳动、爱生活、爱生命、雅致情趣、全面发展的人。
-
基地打造,全力保障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的另一重要载体,便是劳动实践基地,这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
践的基础和保障,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为此,我们利用农村学校特有的地域优势,将校内一块半亩大的地,开辟成了校内实践基地——舜耕园。为了让舜耕园更接地气,让学生走进舜耕园,便有一种快乐与轻松的感受,学校对舜耕园的园门进行修整,周边的绿植进行修剪。基地旁边设置了一件劳动工具室,摆放各种劳动工具。目前舜耕园已经种植毛豆、土豆、茄子、南瓜等多种蔬菜,同时还种植了蒲公英、车前草等中草药。前期,学校组织各班级进行种植地认领,并组织学生利用大课间、体育课等时间,进行除草、开地、播种、施肥,参与劳动实践过程,感受劳动的快乐。学校还设置了劳动教育体验室、实践角,聘请校内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举行聘任仪式,邀请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实际指导。还特地为小劳动者添置了橙色的小背心,背后着“新时代劳动者”,让学生更添作为一份劳动者的自豪感。
同时,学校积极联系校外实践基地,几经寻找联系,将“萧山成海花木园艺场”,“大自然花木园艺”作为学校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并进行授牌仪式。
劳动实践基地不仅美化绿化了校园,更让学生获得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是通过劳动,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干劲。
-
项目跟进,深度开展劳动研究
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更具张力,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烙印在学生心中,这也是我们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柯桥区劳动教育特色项目申报活动,像一盏灯,点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为此,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发动老师,开展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让劳动从单一走向丰富。全街道11个项目组合成了一个项目群,引导老师们开展劳动教育的深度研究。《小鬼当家——孝善教育的实践研究》、《探寻身边的中草药》、《越菜香里话越菜》、《我是小小园艺师》等项目,引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实地访问。比如《越菜香里话越菜》项目,组织学生事先对所要制作菜肴列举材料清单,对食材进行了解,知道其种植环境、生长周期、营养价值等。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市场,尝试购买食材,在购买过程中学会选择新鲜食材,了解并学会对食材的清理。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菜肴,品尝美味的家乡菜,体验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快乐。学生用微视、抖音等APP将制作的过程拍摄成短视频与同学共享,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制作过程进行绘制,撰制作后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在实践中得到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提升,培养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沟通交往能力,也使学校劳动教育更具厚度与深度。
-
家校共育,高声吹响劳动号角
在学科教育被充分扩大化,劳动教育完全弱化的今天,要有力推进劳动教
育,还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充分挖掘家庭劳动教育的作用,构建起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的的劳动教育模式。
为此,学校做了前期调查,了解家长对孩子劳动能力的评估以及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支持度。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其实已经意识到对孩子劳动兴趣的扼杀,导致孩子劳动能力的丧失,从某种程度上更是弱化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极为支持。所当我们的学生进行柳叶饺制作时,家长们点赞不断;当我们的劳动节主题活动开展时,家长们响应支持;当我们的舜耕园需要油漆粉刷时,家长们主动请缨……同时结合学校每天的“今天你劳动了吗”常规作业活动,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劳动实践、生活技能训练、节假日社会活动等鼓励孩子积极动手,天天劳动。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健康阳光的好心疼。
正是有了家长们的支持,实现了家校共育,才让我们的劳动教育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家庭,让劳动的种子深深扎根,默默发芽。
六、成效初显,尽心打响劳动品牌
在努力打造学校“舜耕”劳动教育品牌的同时,我们学校也注重品牌宣传。学校的项目群在区级立项,学校的劳动教育受到了柯桥日报的关注,柯桥日报的记者走进我们学校,对学校的劳动教育进行采访并报专题道。我们的劳动教育信息报道在柯桥区教体局网、柯桥日报、绍兴晚报、绍兴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的劳动教育专题报道在浙江新闻官方APP中刊登宣传。我们的劳动教育更是收到了柯桥区中纪委的关注,特地联系学校,并将学校的劳动教育报道推送到全国中纪委官网。
在劳动教育的行程中,马鞍小学已经成功地迈出了一大步。在后期,学校还将继续加快对劳动教育品牌的深入打造,完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使学校劳动教育与互联网结合、与科学技术结合,探索具有马鞍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