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的古镇

ads

城墙上的古镇

俞卫萍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 310000

浙江杭州的古县城新登,考古发掘了一座相对完整的古镇,它建在城墙上,故称作城墙上的故镇。唐初建城修于唐末,从南门发掘的青砖、鹅卵石、条块石分析,它重建于宋、明、清。

城墙上的古镇地势较高,或整个古镇是座山坡,山城以高势制低抵御外寇,城墙只砌外墙而未设有内城墙,成本低廉优势足够。唐初建设时,贴着山坡把土夯实了作为城墙,古有高高在上之威严。土夯的城墙到了明代重修时,用了不规则的长块条石驳砌,同样只有外城墙。整个古镇地势南高北低,我抚摸着城墙的骨骼,慢慢从东门拾级而上,居民楼边围有篱笆墙,至城墙上的滕漫处种满了蔬菜瓜果。

菜地边的楼房里,窗外挂满了衣物,午后的阳光晖映着,门窗上的金属闪闪发亮,拂动的多彩的衣物,在微风摇曳生姿。煞时雾化了我的心绪,城墙边一季又一季的播种和收获,仿佛养育了古镇里一代又一代的天骄——居民。有漂亮的美女朝我微微一笑,她抱着的孩子不又是一代传承么。这古镇城门有五个之多,大东门是明代加建的;城里不仅有水井、水塘还有可耕种的土地。

站在遗址一角,想拍摄城墙的垛口,几个居民坐在垛口上,见我有需要马上起身让位,还向我介绍了这段时间,从垛口观看到的发掘情况。不远处有一道清晰的护城河,将工程区域划分开来,那头人头赞动的居民,站在了护城河外。

护城河清晰整洁,台阶依旧,突出的平台是生态处理排水口。胡先生是附近老居民,他说,小时候成天在护城河玩耍,吃喝洗刷都在了这条河里。现在他五十岁了,怎能忘记小时候每天挑水,台阶上洗涮的事呢,护城河的水质非常清澈。他站在南门对面的出水口的河闸边,思绪漂得很远很远,那个唐盛时期越来越近,镇上的人才如数家珍。唐朝大承相许敬中、晚唐大诗人罗隐都是古镇的人,远唐名人还有方廉……唐初他远在上海做知县。千里做官欲为民,他想着家人的同时想着故乡的安危,他把所辖之城的图纸带回,筑起了这座江南古城。

古城不大,古时里面住的多是农民,把商业留在了城外。若有来敌侵犯,撤进城中居住,有水有粮易守难攻,任外寇围困数月,我守住城门生活依旧不误。城南门的地下是唐、宋、明、清,古城的古遗址。城门经数次的修建,唐青砖、宋卵石、明条石块齐集于南门地下。唐初徐敬业起兵,百姓筑城墙,结束有县无城的历史;唐末杜稜再筑城墙保临安,后人称杜稜城;明嘉靖三十五年,范永龄筑城抗倭寇,修建明城。新登素有“一朵莲花耸碧霄,二水襟带万山朝”,古镇依山而建,从空中俯瞰,四五米高的城墙犹如一朵莲花,围住了整座山,这在城墙修葺史上十分罕见。

唐末的古城比现发掘的要大一倍,而南门一带是古城最繁华的区域,明代这里有很大的金龙王庙,庙傍有个赞禹停,官员往来(上任或卸任)都要通过南门。那条马道就见证了这一带的繁华,从南门通到城河,官员再乘船出入。南门重要同时也有争议,一是说风水不好,对面建起了三座塔用来化解,明贤塔是其中之一,另二座已不复存在了。二是迷信南门 比学宫(圣庙)高,不妥,需拆(封)南门,但是拆解了南门就有“萑符”(指盗贼、草寇)来犯,于是将南门变窄。

整座古镇面积也不大,现在全城“丁”字状的街,一横惯穿了南北,丁字头上就是西门,城外就是商业街,一些名人旧居都建在那里。

现在整座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共和路直通南北门,新城街西头就是西门都封闭了。东门有两个,大东门仍被居民区占据,小东门入口正对着镇政府。城门遗址与一座电影院差不离了。整座古城西高东低,新登中学的大门位于城北的城墙,教学楼等建到了城墙边,已人去楼空,往夕朗朗的书生也没弄明白,校门边的北城门留在了水底。

 

漫游方集古镇

文/金路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为避开长假旅游人流高峰,我决定提前行动。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自家的庭院,九岁的小孙女玥玥娇滴滴地问: “爷爷,今天你带我去哪里玩呀?” 我用略带神秘的口气回答道: “今天爷爷要带你去个好地方。” “爷爷,好地方是哪里?那里好玩吗?有没有好吃的呀?”小孙女天真地抛出一连串的问号。我说: “今天咱们要去的地方呀,叫方集古镇,这里可好玩了,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呢!” 玥玥快活地一蹦一跳地跑出院子:“奥,奥,爷爷要带我去方集古镇玩喽!”

汽车缓缓的驶出阜南县城。

朝着距离县城约20公里的西南方向前进。在幽静的柏油路面上,一排排金黄色的秋叶醉倒在车后。小孙女不停地朝车窗外大声喊:“爷爷,啥时候能到方集呀?”“快了”我一边开车,一边悠闲地像自言自语一样地叙说着:“方集镇在两个省和三个县的交界处,你看,南边有一条洪河,隔河相望的那边就是河南省了,北边临分洪道,与三个乡镇依水相邻,周边还有8个乡镇呢?方集镇又是抗洪抢险的交通要道……”小孙女高兴地接着说:“这个我知道,我在电视上都看到习爷爷都来咱这里检查防洪了。”

很快,我们爷俩就到达目的地——方集古镇了。

方集镇,旧称“方家埠口”、“方家集”,又名“滨洪镇”。该镇兴起于宋朝,设置于清朝,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是清代和民国时期阜阳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方集老街曾是临泉、太和、界首、亳州一带通往大别山区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俯瞰方集老街,一条河分皖豫两省。蜿蜒的河流像挥墨的意,清秀之气呼之欲出。

方集老街至今还有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友好时期所建的苏式建筑:供销社就是时代的烙印,中轴对称,三面平整,中间高、两头低,属“三段式”结构。古镇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都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我们漫步在方集古街道上,一条条青石路蜿蜒通幽,两厢翠竹、白墙、黛瓦显得古朴素雅,青灰色的石板路、古朴的青砖、别致的屋檐、悠长的巷道、老旧的牌坊,总能道出许多动人的历史往事。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陈家祠堂。陈家祠堂南邻洪河湾,坐北朝南,三进院落,青砖灰瓦,重梁起架,古朴典雅。它是目前保存最古老的建筑。明末清初始建,流传着陈家大商人经商从善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拼搏、勤奋的历史沧桑。

你听,神武馆内传来阵阵掌声。我仿佛看见那个民国武士方瑞臣坐如钟、练如风的武侠形象,他用三击掌挫败嚣张的日本人。我似乎又看见了胸中顿腾爱国烈火的方老端,发功运气,让那个口出狂言: “东亚病夫,哪个敢与我较量”的英国人恼羞成怒……

我想象着方集古镇明代时商铺林立、商家云集、水运便利的繁华景象。洪河和淮河就像方集镇的母亲河,它养育了方集人,也承载了方集镇所有的记忆。想到这,不由我轻声赞叹:“千里淮河第一闸,力挽狂澜蓄猛洪。”

“爷爷我要喝饮料?”一声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给玥玥买了瓶饮料,再看看眼前的一切,有吃的,喝的,玩的,赏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现在的方集镇,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号称“鱼米之乡”的方集人用快进键把加工过的豆皮、板鸡、卤肉锅巴,及大豆、小麦、芝麻等特产,通过水运和航运快速运送到全国各地。现在的方集镇集市兴旺,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正所谓:“下湾种,上湾养,洪堤两边植白杨,芝麻花生闯市场。”

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阜南方集古镇,2012年底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阜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古建筑在重生,文脉在传承,将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古诗古巷,笔墨丹青,青石高墙,让我有种吟诗一首的冲动。假若再配以淡墨,书法一幅,感受方集古镇的诗韵生活,该是多么地惬意啊!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09
下一篇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