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幼儿德育的方法

ads

浅谈实施幼儿德育的方法

叶朋利

丹凤县第四幼儿园  726200

“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从小抓紧良好的品德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实施德育教育呢?

(一)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就是给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幼儿具有影响力的说服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幼儿进行激励和感染的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在班级开展明星宝宝的评选活动,分别从爱劳动、讲卫生、有礼貌、爱唱歌、爱阅读、大胆发言、小画家等各个方面确立表现突出的明星宝宝,从而为幼儿树立学习的好榜样,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培养幼儿的进取意识。

(二)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例举事实、讲解道理,使幼儿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即利用一些故事或真实的事例,通过讲解、交谈、讨论等方式向幼儿阐述简单、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如在进行语言活动《小羊过桥》中,让幼儿戴上头饰进行情境表演,在感受体验中使幼儿理解了谦让是美德;通过讲经典故事“三只蝴蝶”,使幼儿具体理解了遇到困难时小朋友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理;通过讲故事“老虎外婆”,使幼儿理解了在生活中遇到坏人时要机智、果断、勇敢;在听了故事“热心肠的大象”后,教师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大象吗?为什么?”通过大家的讨论,幼儿理解了在生活中要乐于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的道理。运用此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好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情操,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去反复进行实践的方法。

1、日常生活的练习。《纲要》中曾指出:“幼儿园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以常规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师接待时间的礼貌用语练习(“你好”、“再见” 、“早上好”、“下午好”等),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后,要求幼儿及时收拾玩具等;美术活动后,要求幼儿及时整理彩笔、把作品装进文件袋里等坚持这些日常生活的练习,幼儿的习惯才能在常规中得以养成。 

2、节日和活动的练习。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建党”、“建军”、“国庆” 及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幼儿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萌发爱国情感。利用“妇女节”、 “重阳节”对幼儿进行尊敬长辈、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在了解我国文化历史的同时热爱我们的民族。利用“植树节”、“地球日”、“无烟日”等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实践活动的练习。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品德行为,如:游戏《我们邀请一个人》可以对幼儿进行礼貌用语的练习;利用“接力跑”“跨栏”“我会玩报纸”等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锻炼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利用“我是小老师”活动的评开展,使幼儿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养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习惯;利用“小袋鼠运果子”的竞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幼儿如何正确对待输赢;利用部室活动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能力,如组织幼儿到阅览室读书,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还帮助幼儿掌握了集体活动的行为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四)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是指对幼儿道德行为表现给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幼儿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一般分为表扬和奖励,批评与惩罚。

 1、表扬与奖励。表扬与奖励不仅是对幼儿良好道德行为表现的肯定,还是为幼儿树立了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幼儿身边的好人好事,要学会挖掘和整理幼儿的优点及闪光点。有一次,有个小朋友上厕所大便没有带纸,旁边的小女孩看见了,立即跑到教师告诉我。见到此情景,我立刻在全班对小女孩进行了表扬与奖励,从那以后,不仅小女孩更加热心助人了,而且班上热心的幼儿也变多了。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还能对其他幼儿起到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2、批评与惩罚。批评与惩罚不仅是对幼儿不良道德行为的否定,还是为其他幼儿树立了一个反面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要适时捕捉和记录幼儿的缺点与不足,通过否定使幼儿明白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行为,并体验这种行为引起的不愉快与后果,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某幼儿在游戏中故意调皮,不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可先向他示意、提醒或警告,如还没起到效果,教师便可请该幼儿暂时离开集体,停止他参加游戏的资格。又如:有些幼儿经常会有些暴力行为,在教师多次教育后任无改观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每周的“评比乖娃娃”对该幼儿不给予“大红花”或“小星星”的惩罚,使其明白缺点及过错对自己造成的后果,督促其改正不足。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帮幼儿改正缺点与不足,同时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警示与教育的作用。针对幼儿园的孩子,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少用批评、惩罚,并要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五)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幼儿品德行为形成的方法。教育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空间、活动材料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教师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间或墙体,布置、设计“祖国山河”、“家乡风光”、“美丽家园”等主题环境墙。通过图片的收集与展览,不仅使幼儿对祖国的伟大、家乡的美丽、家庭的幸福、班级体的温暖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人的真实情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启蒙教育。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活动室的“图书角”、“娃娃家”、“自然角”等区域,让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表演等形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购物、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带头不做。所以,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掌握幼儿在家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宣传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张和要求,使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利用“家园联系”、“育儿之窗”、“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交流并传递信息,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儿”的观念。

 社会是幼儿的第三课堂,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物质环境拓展幼儿学习、成长的空间。如:带领幼儿走进“孤儿院”或“敬老院”,让幼儿从家中带上好吃的食品或玩具,给老人及孤儿们表演节目。如“汶川地震”组织幼儿开展“向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仁爱心。事实证明,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能让幼儿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融入社会,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创设教育环境时,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法无定性,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实际。德育教育的方法多式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德育的重要性,都来关心我们的德育教育,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有希望。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二十一世纪儿童。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01
下一篇 2020-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