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城镇体系规划浅谈
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011
摘要:城镇体系规划是全域性的战略规划,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大连,作为辽中南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区域协同发展、产业融合、资源共享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连市城镇体系规划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最优化设计”,其重点任务是以区域各项经济要素分布为基础,确定城镇的职能分工、人口规模等级、空间布局结构体系、全域生态格局、重大基础设施协调等,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奠定基础。
一、规划背景
大连市城镇体系规划是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习总书记9•28重要讲话及中央文件中多次提及大连和区域协作发展等内容要求,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是大连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保证。
大连市城镇体系规划是深入细化、落实《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等上位规划,指导、完善《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体现。为更好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2017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在《大连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提出开展“2+1+N”的未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连市城镇体系规划就是42部专项规划中的一部。
大连市城镇体系规划是促进大连地区差异化发展的有力保障。自2005年上版城镇体系规划以来,城市快速发展,如今面临本地条件的限制、外部环境的挤压、发展思维的惯性、宏观政策的高要求,大连急需修编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来指导城市建设。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适应新常态,落实新思想,以人民为中心,转型精明目标、精巧统筹、精准施策,推进新型城镇化、激活发展新动能,统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具有大连特色的空间生产供给侧改革,迈进大连城乡发展的新时代。
2.发展目标
力争大连成为新改革周期,我国东北地区以空间生产供给侧改革实现解套旧发展模式、激活新发展动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国际合作中国模式输出的新范式、实现城乡空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排头兵,到规划期末,大连城乡建设力争成为东北亚人居典范城市和国际创新都会。
三、主要内容
1.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市域城乡发展总体空间结构为“一核两区七组团多节点”功能完备、品质卓越、富于特色的国际化滨海半岛精明有机韧性网络型都市区。
全市域由以高品质中心区、公共设施与公共活动区、高品质居住区和高效益产业区为核心,功能完备、有机分工,发展集约、高效、绿色的1个都市极核、2个都市新区、7个都市组团和12个特色节点所构成的城镇体系,构成一个大连特色鲜明,集约紧凑、有机分工、绿色人性、富于韧性的滨海半岛网络型都市区。
2.市域乡村振兴总体策略
空间以生态布局优化调整为主、聚落分类分质发展引导,让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成为利益共同体。
认识到大连城镇化还在进行的阶段特征,合理定位,引导乡村和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
畅通城镇化路径,稳定和发展城乡社会结构,提高乡村社会发展水平,保障民生底线的基础上,分类分级差异化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各村人口变化、产业特色与区位条件等因素,将各村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暂不分类进行分类。引导人口向乡镇所在地、产业发展集聚区集中,引导公共设施优先向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村庄配套。
3. 生态绿地体系
突出重视“最低成本的最优功能和最高品质”,充分珍惜天赋的山-海-岛生态自然本底,构建滨海山水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发展绿色有机、功能复合的“一脊两岸多廊道五田园”缤纷有机高品质的滨海半岛型生态网络。
4. 景观风貌体系
魅力提升,特色彰显,塑造山海魅力精致空间体系:精心整合市域范围内的自然山海基底和特色的人居建成空间体系,形成功能彼此增益、景观交相辉映的“一园一脊六都市风貌区”的市域景观风貌体系,凸显大连“滨海、半岛、都市区”的特色风貌。
5. 区域空间协同发展格局
贯彻区域统筹发展的理念,引领改革创新使命,基于以人为本,模式创新、功能统筹和区域共赢原则,以大连都市核心区为引领,构建功能互补、高效一体的大连都市圈。
(1)发展战略协同:都市圈内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模式上形成共识,并在发展思路和经验上相互借鉴。
(2)生态保护协同:联动保护大连、营口、鞍山三市中部生态绿核、水源涵养区。
(3)都市圈航运功能协同:明确港口之间的垂直分工,共同支撑东北亚航运中心功能。大连港着重提供高端功能(通关、保税、金融)。
(4)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争取第五航权,强化与北京航空枢纽建设的合作;争取打通烟大跨海通道、辽东湾大通道;区域性的输电、输气、输水管道的协调。
(5)推进旅游业协同发展:大连作为东北亚旅游集散地,为周边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中转与服务。融合交通、生态、环保、休闲和教育等多目标多功能,构建都市圈区域绿道系统。
(6)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跨市医疗报销、教育合作、公交一卡通、旅游年卡等。
四、创新与特色
1.创新一:规划方法论的创新
规划构建了非先验、同时性逻辑的整体主义规划理论、方法及分析框架,为大连在新时期跨越“中等发展陷阱”、解决发展所遇到的共性挑战及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和实践框架。规划打破原有常规的先验、确定、局部、线性规划方法,通过对内外部条件分析,发展目标和路径的研究,在所有相关因素的“整体”中,寻找整体性最优的结构。
2.创新二:规划思维和理念的创新。规划基于新方法论,侧重空间供给的角度,在时代变迁中理解大连发展的条件、成就与问题。
改革开放至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处于发展的快速起步期,改革全面铺开,但治理创新竞争压力尚不突出。同期,大连已经是国际知名深水良港、国家枢纽港口,区位条件优越,是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特色、功能完善、建设品质较高的中心城市。但城府对发展的干预有限,城市规划还采用传统的以物质空间为中心、跟随管理与建设型的模式。在所有因素的影响下,大连经济总体活力突出,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均快速发展,二、三产业结构完善,但市域相对落差较大。
90年代初中期至2000年代初,国家处于发展的加速扩张期,各地突破性地大胆试、大胆闯,规划、空间生产越来越成为地方发展的核心支点,但从治理到规划普遍粗放。大连的相对优势正在快速下降。政府对发展干预力度加强,但城市规划仍然偏于传统的物质空间型。在各因素影响下,大连经济总体活力和城市发展依旧突出,但横向比较被大幅追赶,中心城与市域的落差进一步拉大,小城镇和乡村地区普遍出现发展活力不足。
2005年大连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充分分析了内外部条件,以“东北亚航运中心”和“大大连”为发展目标,以港兴市,大力发展港口产业、临港工业,中心城区得到了扩张和发展。
05年至今,本地的条件,外部的环境,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决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连的经济总体保持了增速较快的发展,但高效益产业、空间的增量和新生长点等亮点不多,存量、公共设施、功能型城市化发展相对缓慢,人才开始流失,乡村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生态环境收到冲击。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宏观战略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成为重点,面对大连城镇体系单主中心结构清晰,但功能、品质相对老化,小城镇、乡村发展长期滞后等问题,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矛盾,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寻求最优整体性发展是重中之重。
3.创新三:面向空间规划的内容创新
规划强调空间规划的引领性,既有全局、整体的战略判断,也有落实到具体空间、具体任务的详细设计示例。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