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培优补差策略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花山镇中心小学,云南省普洱市 676200
摘要: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学课的教学任务是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固定的,但是,学生的基础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尤其是在小学高段数学中更为明显,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优秀的培养来弥补差异,文章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些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培优补差;措施
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教师应从大局出发,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培养,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保证教学的进步和整体效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结果。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帮助穷人是必要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优秀学生的深层次培养,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引导和转化,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受众是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智力等方面的素质均衡发展,为进入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明确这一点,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平衡教学,实现最佳人才培养目标,弥补差距。
一、以“爱心”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
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缓解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应合理弥合差异,使贫困生由被动转向主动。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积极回答问题。老师一定很喜欢这样的学生。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这些学生,从学生的整体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学习的肯定,让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被放弃。投入真情,缩短与学习困难学生之间的距离。目前,引入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习困难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的时候,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物体一一展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图形同学们都见过吗?他们都具有哪些特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时候基础好的学生必然很快会得出答案,而基础稍差一些的学生往往会在总结特点的时候遇到难题。教师不要急于找学生回答问题,而是针对平时成绩不优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询问:“哪些学生有困扰呢?发现哪里有问题,可以直接询问老师,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注意语气亲切,减少学生自卑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有一些学生就会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是发出疑问,教师必须给予认真的解答,并对这些勇于提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好学,好问,才能够不断积累新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最终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板书定义,学生自然对平行四边形特点以及定义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用“公心”尊重学生的素质差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减少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应积极开展任务教学,合理确定任务目标。通过组织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有利有弊的小组学习模式,并在比赛结束时对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这样不仅可以顺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可以做到公平、正义。
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通过比赛激发学困生的好胜心,促进小组间学习与交流。很多问题其实学生之间的讨论反而比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有效果。教师针对不同组进行提问,回答最快、最准确的组别给予奖励,而针对回答较慢的组别,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被忽视,自己进步的空间还很大。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知识,避免了其抵触心理的产生,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三、持“用心”弥补学生的两极分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进行精讲,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并在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抓住更多的知识点。此外,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置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题目:“用正方形的边长作半径,现测出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你能算出圆的面积吗?”对于这个类型的题目,教师首先应该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想要计算出圆的面积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是要首先得知半径是多少)由题可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分米,根据公式S=求得半径为5分米,进而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产,其中r=5,那么S=3.14×5×5=78.5。这样的讲解细致而明确,每个知识点都分析到位,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而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换一种方法:“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1819平方米,将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作为圆的半径,它的面积如何计算呢?”比较复杂,因为面积的平方要作为贫困生的数目和半径作为第一步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立即想到的面积一个圆实际上是在 x 的面积的正方形,所以不要走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直接计算出圆的面积。教师通过这种分层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虽然学习困难的学生似乎有一个迂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只要答案是正确的,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会得到锻炼,会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计算问题的答案,教学的目的已经达到。
结束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降低教学起点。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降低知识梯度。提高优秀学生的拉高能力,巩固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知识。执行高级磁带检查。一个学期以来,学习困难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断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开始系统化。除了作者上课后对患者的指导外,由于材料的应用,学生们对自己的闪光点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在作者的适当指导和引导下,他们也可以跟随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从每次考试成绩来看,他们的成绩呈上升趋势,极化现象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
周金凤.小学数学培优补差教学策略探究[J].数码设计(上),2019,000(005):138-139.
-
严月雯.小学数学培优补差策略探讨[J].科普童话,2019,000(042):P.173-173.
-
秦小霞.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培优补差"工作[J].学周刊,2020,000(013):P.35-36.
-
毛美娥.浅谈小学数学实现"培优补差"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2).
-
黄建年.小学数学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20):718.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