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北 十堰 442600
摘要:小学是学生的知识启蒙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数学课程对小学生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单纯的教学工作重要的多。学生除了在听课中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是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框架。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进展中应培养学生的数学积极性。本篇文章围绕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拓展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措施和方法。希望下文中一些浅薄的建议,能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热情
分析我国数学教学现状,很多数学教师对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不够了解。通过实践调查证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促使教学获得积极的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程是很有难度的学科。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让学生感觉十分枯燥,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指导,以便让学生了解数学潜藏的趣味型。为了避免学生对课堂产生枯燥的印象,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避免布置过量的作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和学生展开积极的沟通和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积极的帮助。
一、注重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现代教学设备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多媒体,在课堂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多媒体富有的生动和形象的画面,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教学内容用幻灯片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兴趣盎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完善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又具备好奇心旺盛、活泼好动等特征。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借助一些较为直观的教具以及操作学具等,令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比如教学生比数大小的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画出一行三角形,数目定为10个;然后另起一行,以第1个三角形为准,从左到右依次排开,画出6个圆形,使以左边为基准的每一个三角形下面都对应一个圆形。这时笔者询问学生在三角形中哪部分和圆的数目同样多,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检查,然后将三角形比圆多出的部分画出来。然后笔者继续询问学生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的有几个?圆比三角形少几个?然后继续让学生思考多出来的部分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能够得出三角形比圆多,且三角形可以分为两部分的结论。一是和圆数量相同的部分;二是三角形比圆多出来的部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接下来的知识时做好铺垫。
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导致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一点,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巧妙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展开积极的思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结合相关内容为学生讲故事、设置问题或者在新课中复习旧知识以及运用一些多元化的方法如数学游戏、直观道具等等,让学生始终对课堂产生新鲜感。在抛出问题后,对于回答准确的学生,教师要不吝惜地给予肯定,对于没有回答出问题的学生,也要给予相应的口头鼓励,避免学生降低学习积极性。事实证明,兴趣和爱好能使人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产生动力,能让人产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并且获得熟练的学习技巧和方法。由此可见,在人们学习和认知活动中,兴趣的重要性非常突出。虽然兴趣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但应避免学生产生过度的兴奋,否则会干扰课堂教学秩序,对学习效率有害无益。对于这一点,教师应掌握好度,比如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保持相应的紧张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积极的影响。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作为活动的两方面主体,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应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小学生思想比较单纯,非常喜欢交朋友,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以朋友身份相处,会令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小学阶段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刻,为了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照顾每一位学生的情绪,避免学生感觉到被忽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小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这样能使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交流方式,让学生通过和教师的沟通和互动,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热情,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路上要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对课堂产生新鲜感,缩小学生的成绩差距,保证整体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飞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1,(6):45.
[2]朱锦琼.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180-180.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