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基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ads

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基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要:

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有必要厘清国内外研究进展,呈现当前研究热点,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研究以1998—2019年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劳动教育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为主要研究工具,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进行空间可视化计量比较分析。研究进展:(1)主题阶段:国内发文量少于国外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研究领域:国外具有广泛性、多元性和融合性的特点;(3)研究机构:国内研究机构数量少,联系松散,国外机构则形成多个核心机构群;(4)文献共被引:国外文献共同关注的主题层次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维度更为多样;(5)作者共被引:国内外作者身份各具特色,国内作者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国外形成了核心作者群;(6)资料共被引:国内外关注主题各不相同。研究热点:分别从主体研究、中介研究和客体研究进行了比较,各有千秋。研究趋势:分别对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了展望,各有不同。借鉴国外经验,寻找自身差距,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对我国当前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劳动教育; CSSCI; SSCI; A&HCI; CiteSapce; 空间可视化; 计量分析;

The Progress, Hotspot and Trend of Labor Education Research ——Visual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Based on Core Database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labo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present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taking the papers on labor education collected in the core database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1998 to 2019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iteSpaceV was used as the main research tool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hotspots and trends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 progress: Subject stage: domestic papers are less than international papers and hav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Research field: Internationa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ty, diversity and integr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number of domest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small,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form a number of core institutions; Co Citation: the them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Co citation of authors: the identity of authors at home and abroad has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domestic authors have a broad academic vision, and the core author group has been formed internationally; Co citation of journals: the topics concerned at home and abroad are different. Research hotspots: from the subject research, intermediary research and object research are compared, each has its own merits. Research tren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research are prospected respectively,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lear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find their own gap, respectively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China's current research.

Keyword

labor education; CSSCI; SSCI; A& HCI; CiteSpace; spatial visualization; econometric analysis;

一、问题的提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1]。这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分别从社会全局和教育系统内部作出了全面部署和配套指导。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和热点话题之一,凸显出系统梳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劳动教育研究进行了历时性的总结与归纳。例如,王坤等人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劳动教育的研究历程,发现“已有研究成果中的热点话题涉及五个方面,明晰了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核,强化了多元化和本土化研究。然而,劳动教育研究凸显出‘号召’富于‘行动’,‘守旧’多于‘创新’,‘分散’胜于‘集中’等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要加强职普衔接研究、闲暇教育和消费教育研究、教育实践研究、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研究,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2]。董芸等人“以2010—2020年中国知网上的173篇关于劳动教育研究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发现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六大领域展开。未来的研究应加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合作,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劳动教育现状调查、实施策略、评价机制、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劳动教育思想及实证研究”[3]。周美云“以1949—2019年中国知网刊载的1008篇劳动教育研究文章为研究对象,剖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研究的‘知识地图’”[4]

综上可知,首先,劳动教育研究材料全部来源于国内文献,尚无来自国际文献,即便有也只是转引国内提及的二手文献,且缺少对国际核心文献的单独考察,这降低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其次,研究视角仅局限于国内历时性纵向梳理,缺少国内外横向性对比。鉴于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劳动教育上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育人体系、实施路径与评价机制,有必要比较差距,借鉴经验。最后,研究方法呈现传统梳理文献固有的抽样性、偶发性和主观性的缺点,造成无法客观、直观、全面地呈现热点状况与演绎轨迹。基于此,厘清国内外研究进展,呈现当前研究热点,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劳动教育研究的准备

(一)数据来源

核心期刊不仅是刊登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高级别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其遴选经历了严密、权威、科学的认证程序,能够有效展示该领域的发展潮流与研究水平。因此,本研究的国内外核心期刊分别来源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认可程度最高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不包含扩展版)和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投稿的文章。

(二)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学者陈超美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计量分析科技软件。其工作原理是对特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共引分析与寻径计算,以期呈现该领域知识演化的知识图谱路径,包括对演化动力机制的解析、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和领域发展前沿的探测。“该软件致力于解析学术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以及在科学计量学数据与信息可视化时代背景中快速发展起来的多元、分时与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5],被誉为“科学的知识图谱”。一方面,其可支持大规模、宽尺度、长时段、多来源的数据;另一方面,其“以客观、定量、直接、形象的方式揭示该领域的研究演进特征,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偏于归纳推理而过于主观的问题”[6]

(三)研究过程

首先,在CSSCI数据库中设置主题词为“劳动教育”进行初次检索,发现第一篇文章出现于1998年,故将年限设定为“1998—2019”二次检索,共搜集到68条相关信息;其次,剔除书讯短评、会议通知、期刊导读、学会介绍等无效信息,共获取65篇文章;再次,为了确保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结合全国教育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权威文献英汉对照版“劳动教育”的英译名称,在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高级检索中根据布尔运算符设置TS=(Labor Education),语种为“All Languages”,文献类型为“Article”,时间跨度为“1998—2019”,文献来源为“SSCI和A&HCI”,共获取11,010篇文章;而后,将数据导入CiteSpace,选定Remove Duplicates进行去重处理,共获取9247篇文章。

(四)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试图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国内和国外对教育强国研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差异特征?(2)借鉴域外经验,审视自身差距,以促进劳动教育研究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发展。

三、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

(一)主题阶段分析

学术文章的数量和关键词的时序变化是衡量研究主题阶段的重要维度。对发文量和关键词进行历史性统计,对分析所处阶段、主题特征具有显著意义。就国内而言,发文量呈分段落式样,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阶段为起步期(1998—2006年),1998年12月,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施劳动技能教育”[7]。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8]。由此形成两个时间点的发文量高峰,体现了国内学界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积极回应。此时,劳动教育分别作为实施德育的手段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容,虽然无法与其他四育相提并论,但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具价值取向,在强调劳动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开始转而关注其对人的自身素质、价值观念、发展潜能的影响。总之,该研究阶段研究视角不仅留意以“人力资源”为代表的工具价值取向,更开始关注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代表的本体价值取向,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为沉寂期(2007—2013年),2007年5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指出,“倡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观念”[9]。随着劳动教育独立的地位沦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劳动教育淡出了研究者的视野,导致这7年间只发文2篇,没有显示出热点关键词,处于研究停滞阶段。第三阶段为勃兴期(2014年至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掀起了社会层面崇尚劳动的风气。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劳动教育进而被纳入党的教育方针,与其他“四育”共同铸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该阶段研究主题从上一阶段的单一教育领域向政治、经济、文化多维度领域跨越耦合,出现了对时代背景、形态方式、“四育”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处于研究深化阶段。

就国外而言,从发文趋势看,虽然相关研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体现了国外对“劳动教育”的研究热情与高度关注。从发文关键词看,实现了从宏观教育政策到微观性别差异,从抽象配套制度到具体工资鸿沟,从单一教育维度到多维社会视角的转变。从发文国家看,美国(2738 0.57)、英国(1343 0.28)、德国(759 0.28)的出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位于前三,表明三国具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并在国际合作中扮演着中枢机构的角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信息沟通发挥着桥梁与纽带作用。

1 国内与国外核心期刊发文量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基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二)研究领域分析

劳动教育研究具有跨学科、多领域、广维度的特点,正如德国劳动教育专家保罗·库普泽(Paul Kupser)所论,“劳动学是一门涵盖了手工实践活动、基础技能教育、经济与政治教育、职业预备教育、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等的综合性研究领域”[10]。从国内看,相关研究文章只分布在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法学和管理学六个学科门类中,分别为53篇、2篇、2篇、2篇、1篇和1篇,其中教育学占比81.53%,交叉领域只占6.15%。从国外看,相关研究文章分布在22个研究领域,“Economics”“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Sociology”“Public Environment Occupational Health”“Demography”比例最高,分别为29.20%、15.48%、11.36%、6.47%和4.73%,交叉领域占比高达21.12%,如“Social Issues”包含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领域。比较而言,国外研究更具广泛性、多元性和融合性的特点。

(三)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表现了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状况。据表1及可视化结果:(1)国内外均有劳动研究领域的顶级专门机构且均获得政府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我国劳动关系领域的黄埔军校和高端智库,劳动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Labor Economics)则是蜚声国际的劳动研究机构。其余国内研究机包含重点师范大学和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国外涉及综合性顶尖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2)国内研究机构的节点数量(N=65),连线数量(E=5)均小于国外节点数量(N=448),连线数量(E=1370),且主要连线细且疏,表明国内从事劳动教育研究的机构数量较少,联系松散,强度较弱。(3)国内形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两个“小组团”聚集方式,但中介中心性均为0,表明国内并未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国外则形成以Institute of Labor Economics、University of Oxford、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多个核心机构群。

1 国内外研究机构(频次前五位)

序号 国内研究机构 频次 中介中心性 国外研究机构 频次 中介中心性
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0 0.00 Institute of Labor Economics 139 0.26
2 北京师范大学 5 0.00 University of Oxford 112 0.10
3 华东师范大学 5 0.00 Harvard University 108 0.09
4 东北师范大学 2 0.00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02 0.10
5 教育部 2 0.00 World Bank 97 0.09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四)文献共被引

文献共被引通过分析被引参考文献,呈现领域内演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文献,后经聚类分析表现了在研究过程中获得较多研究者认同的主题。国内高共被引文献的前五位分别是:2018年李珂等人撰的文章《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2018年刘向兵撰的文章《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2019年檀传宝撰的文章《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2017年檀传宝撰的文章《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2016年王连照撰的文章《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国内高中介中心性文献的前五位分别是:2018年李珂等人撰的文章《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2017年刘向兵等人撰的文章《论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养》,2018年习近平投稿的报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檀传宝撰的文章《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2016年王连照撰的文章《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以及习近平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国外高共被引文献的前五分别是:2011年Laurence Jame撰的文章The Effect of Ethnic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Disadvantage on Social Cohesion: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Social Capital and Interethnic Relations in UK Communities,2010年Mood Carin撰的文章Logistic Regression: Why We Cannot Do What We Think We Can Do,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2008年耶鲁大学Goldin和Katz联合出版的著作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2009年Joshua D Angrist和Jörn-Steffen Pischke联合出版的著作Mostly Harmless Econometrics: An Empiricist's Companion,2008年Autor David H等人撰的文章Trends in US Wage Inequality: Revising the Revisionists。高中介中心性文献的前五位分别是:高共被引文献的后三位加上2007年佛罗里达大学Robst John撰的文章Education and Job Match: The Relatedness of College Major and Work,2011年哈佛大学Chetty Raj等人联合撰的文章How Does Your Kindergarten Classroom Affect Your Earnings? Evidence from Project Star.

综上可知:(1)国内高共被引文献只有文章,而国外高共被引文献既有著作又有文章,表明国外引用文献来源更为广泛,研究范式更为科学;(2)国内共同关注的主题只有2个,而国外则有19个,表明国内有待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的同时应加强对部分主题的深入挖掘;(3)国外文献共同关注的主题层次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维度更为多样,而国内则仅局限于对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关系和实施重点区域的探讨;(4)综合高共被引和高中介中心性值,《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和Trends in US Wage Inequality: Revising the Revisionists、Mostly Harmless Econometrics: An Empiricist's Companion、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分别是国内外该领域的经典文献。

2 国内外文献共被引聚类主题比较 

序号 聚类主题 文献 聚类主题 文献
1 农村教育 《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 Labor Market Outcome School-to-work Linkages, Educational Mismatches and Labor Market Outcomes、The Role of Confidence and Noncognitive Skills for Post-baccalaureate Academic and Labor Market Outcomes
2 五育并举 《遮蔽与祛蔽:劳动的教育意蕴——基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价值澄明》《劳动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Labor Market

 

Education and Skills Mismatch in the Italian Graduate Labor Market、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Labor Market
3Educational ChoiceThe Optimism Trap: Migrants' Educational Choices in Stratified Education Systenm、Identities, Cultural Capital, Educational Choices and Post-communist Transition: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Georgian Youth
4Child MortalityHealth 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hild Mortality and Fertility: Public VS Private Education
5 

 

 

 

 

 

 

 

Wage InequalityOccupa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Wag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1980s to 2000s、Government Spending Composition,Technical Change and Wage Inequality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五)作者共被引

作者共被引有助于筛选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相似研究方向与兴趣的相关作者。国内高共被引作者的前五位分别是:马克思、李珂、檀传宝、刘向兵、王连照。高中介中心性作者的前五位分别是:瞿葆奎、马克思、徐海娇、苏霍姆林斯基、亚里士多德。国外高共被引作者的前五位分别是:OECD、Becker G S、Heckman J J、Card D、Mincer J。高中介中心性作者的前五位分别是:Card D、Bourdieu P、Psacharopoulos G、Blau F D、Altonji J G。

综上可知:(1)国内作者更多关注宏观问题,而国外作者更多注重微观方面。(2)综合高共被引和高中介中心性值,马克思、戴维·卡德(David Card)分别是国内外该领域的核心人物。前者是我国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的奠基人和引路者,后者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和美国经济研究局劳动研究项目主任,是国际公认的劳动经济学领域的杰出专家。[11](3)国内高中介中心性作者部分来自国外,既体现了国内作者宽广的学术视野,又表明国外作者尤其是苏联、古希腊学者的跨国影响力。(4)根据普赖斯定律分别确定国内外最低发文量(Mp=0.749)[12],国内投稿≧2篇,国外投稿≧31篇,即表明形成核心作者。当核心作者发文量在50%以上时,表明该领域形成了核心作者群。国内核心作者发文量为26.15%,而国外核心作者发文量达51.23%。此外,国内作者的节点数量(N=70)、连线数量(E=28)均小于国外节点数量(N=2004)、连线数量(E=8451),且主要连线细且疏,表明我国并未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紧密联系的核心团队,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持续性关注。(5)国内学者的关注主题少于国外学者,表明国内学者关注度较为分散且视野有待拓展。

3 国内外作者共被引聚类主题

序号 聚类主题 作者 聚类主题 作者
1 农村教育 萧宗六、黄济 University Education Brynin Malcolm、McMahon Walter
2 共同体 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 Social Origin Smiths Jeroen、Stawarz Nico
3 五育并举 何东昌、檀传宝 Technology Diffusion Yew Siew Ling、Aleksynska  Mariya
4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毛泽东 Child Labor Mont Daniel、Dammert Ana C
5 Rural China Liu Zhiqiang、Shen Ke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六)资料共被引

资料共被引可以呈现一定时期内高影响力和高认可度的资料,同时也根据其学术定位、风格及特色,呈现学术共同体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研究倾向,为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供有力帮助。国内高共被引资料的前五位为:《教育研究》《人民教育》《教育学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国德育》。高中介中心性的前五位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帕夫雷什中学》。国外高共被引资料的前五位分别是: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Journal of Laor Economics。高中介中心性的前五位分别是:Child Development、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Psychological Review。(中介中心性为0.03的资料共有16种,鉴于篇幅所限,只列举出现时间最早的。)

4 国内外资料共被引聚类主题

序号 聚类主题 资料 聚类主题 资料
1 劳动 《中国教育学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Wage Inequa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 教育政策学  

《教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Antenatal Education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Social Science & Medicine、Lancet
3数字劳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Digital Labor and Karl MaxComparative Perspectiv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五育并举《亚里士多德全集》《大教学论》New Labour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Education  Researcher
5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The China Quarterly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综上可知:(1)国内资料的聚类主题少于国外,表明国内资料在进一步扩大选题范围的同时,应深化专题研究,为学术交流提供宽广坚实的学术平台。(2)国内高共被引和中介中心性资料既有著作又有期刊,表明国内研究素材更为宽广和马克思著作的巨大影响力。(3)国内外成果均刊登在教育领域内资料居多,国内以普通教育类资料为主,国外则兼顾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资料,表明国外在更广范围内对相关研究的关注。(4)国内外资料的聚类主题没有交集,表明双方关注的热点各不相同,国内更为关注教育方针和新劳动形态,国外则较为注重教育形式与收入差距。(5)综合高共被引和高中介中心性值,《人民教育》是国内该领域独一无二的权威资料。

三、劳动教育研究的热点

(一)热点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现文章研究主题和研究重点的核心术语,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是衡量其维度的重要指标。可视化分析后,将同义关键词合并,据表4可知:(1)“立德树人”“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Gender”“Inequality”分别是国内外高频关键词,代表着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时政色彩浓厚,本质特征鲜明;国外区域色彩鲜明,社会问题突出。(2)“劳动(Labor)”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核心关键词。究其原因,劳动既是教育价值确立的依据,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直接且可靠的途径。因此,只有先廓清劳动的内涵、价值、特征、形态等本体性研究,才能推动劳动教育的理论探讨及实践工作的进行。

5 国内外高频关键词(频次前十位)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介中心性 关键词 频次 中介中心性
1 劳动教育 52 0.30 Education 2387 0.00
2 立德树人 6 0.05 Labor Market 949 0.01
3 新时代 5 0.06 Employment 868 0.01
4 劳动精神 4 0.03 Labor 857 0.00
5 劳动 4 0.01 Gender 769 0.01
6 劳动者 3 0.01 Earning 711 0.01
7 实践 3 0.02 Inequality 673 0.01
8 素质教育 3 0.04 Impact 670 0.01
9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3 0.02 Work 614 0.01
10 劳动教育思想 2 0.01 Higher Education 525 0.01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6 国内外关键词聚类主题比较

国内关键词聚类 国外关键词聚类
聚类主题 聚类编号 聚类名称 聚类编号 聚类名称
 

主体研究

 

#0

 

劳动精神

#3Unrewarded Career
#11Children's Education
#0Social Class
中介研究#5活动#8Technological Change
#9Metropolitan Area
#12Erasmus Programme
#1Education's Role
客体研究#2劳动力#2Social Spending
#13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经反复调试相关参数,删除含义相同关键词聚类,国内和国外聚类图谱的模块值(Modularity Q)分别为0.8809和0.8097 ,均>0.3,表明模块结构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分别为0.6057和0.9390,均>0.5,这意味聚类结果是合理的,从而得到图4、图5。

2 国内关键词聚类图谱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基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3 国外关键词聚类图谱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基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二)热点研究领域

劳动教育研究包含多重维度,根据同质性标准和支撑文献分别将图2和图3中的聚类整理,得到三个主题类型:主体研究、中介研究和客体研究。

(1)主体研究。从国内而言,当前我国对劳动教育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是对劳动教育的扭曲误读,即教育目的“外在化”,教育方法“规训化”,教育途径“去身体化”,教育环境“去自然化”;二是对劳动活动的浅薄鄙视,即轻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崇拜不劳而获,贪图安逸享乐。从根本上讲,二者反映了价值观层面的缺失。此外,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上看,劳动教育推进的根本在于价值观的重塑。为此,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而后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唯有如此,学生长大后才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因为“劳动是个体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为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人才能够获得一种存在感、胜任感、被需要感和价值归属感”[13]。如黄燕指出,“要在劳动人格上倡导‘尊重劳动’,在劳动权利上倡导‘劳动平等’,在劳动使命上倡导‘劳动神圣’,在劳动实践上倡导‘劳动创造’,在劳动成就上倡导‘劳动光荣’”[14]。从国外而言,国外尤其是西方社会受根深蒂固的性别差异、种族歧视、移民排斥的影响,劳动者无法公平平等地享有劳动机会。如Fleischmann、Fenella等人“对2009年德国微观群体数据的异质筛选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西德间、不同种族群体和不同移民后代间劳动力就业机会存在显著差异”[15]

(2)中介研究。从国内而言,“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16]。作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本质上讲,劳动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形式,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如周兴国等人指出,“不管劳动教育具有怎样的附带价值,综合育人性是劳动教育的本质属性。在强调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时,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17]。从国外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劳动教育的形态与方式亦随之变化,深刻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如Segal Carmit以荷兰全国教育调查中的年轻男性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劳动教育形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产出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相同教育程度下,越开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劳动形态教育,越能促进市场发展”[18]

(3)客体研究。从国内而言,根据目标取向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内在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终极目标,是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的价值取向,劳动教育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19]张世豪等人指出,面对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选择,是造就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途径”[20]。二是群体的社会适应,突出外在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增强,投资与出口增速日趋放缓,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唯一出路。如曲霞、刘向兵指出,“在新常态背景下,要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1]。从国外而言,早在2013年,欧盟委员会重申了劳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无论是现在促进步入职场,还是未来提高生产效率,这都被认为是欧洲当前和未来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困扰决策者的两难境地是如何在提高就业率和社会盈余最大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涉及一个劳动力参与率问题。如Lebon等人提出,“即便这些政策成功地提高了受劳动教育人的比例,也不一定是最优的。因为培养他们的资金需要更多的税收,这可能会超过拥有更高素质和更高生产率的劳动力所带来的收益”[22]

四、劳动教育研究的趋势

“CiteSpace采用Kleinberg突现检测算法从文献记录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和扩展关键词中抽取突现词,分析它们在不同区间内出现频率的突然变化,识别出代表研究前沿的若干名词术语,频次变化率高的突现词作为新兴趋势。”[23]据图4可知,国内“劳动者”“教育方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终止时间为2019年。同时,结合时区图,“实践”也是前沿术语。国外“motivation”“gender gap”“challenge”“workforce”的终止时间为2019年。同时,结合时区图,“construction”也为前沿术语。由此分别构成国内外劳动教育研究的未来趋势,应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根据国内外前沿术语的不同性质和支撑文献,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和实践研究两种类别。

4 国内研究突现词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基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5 国外研究突现词 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基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理论研究是指对劳动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包含指导思想、理论基石、推动机制、方针政策等方面。国内由两个层次展开:一是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继承亚里士多德西方传统实践哲学,批判地吸收德意志古典哲学,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残酷现实的基础上形成,为正确把握人类劳动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实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界定和认识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石,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决策和重要论断,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根本遵循,往后应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深入研究,既要追本溯源,又要与时俱进。二是政策指引: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一个时期内,党和国家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性指导方针和纲领性政策表述,规定了价值取向、根本任务和教育目的,具有极强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强制性,是各项教育决策、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以及学校具体教育活动的政策根据。自20世纪50年代根据毛泽东讲话精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党的教育方针以来,有关劳动教育内容一直存在于各时期的政策文本中。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始于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既体现了对劳动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又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逐渐丰富和完善。下一步,应加强劳动教育贯彻教育方针的实施路径与评价机制及与其他“四育”的关系研究。国外则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推动机制:动力源(Motivation)。劳动教育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强有力的动力源以破除相关藩篱。只有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才能将劳动教育向纵深推进,今后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形成科学合理、持续有效的动力机制并延续下去。二是理论基石:变革(Change)。追本溯源,瑞士裴斯泰洛奇、德国凯兴斯泰纳和美国杜威的劳动教育观是当今国外社会劳动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他们博采众长,成一家之言,对各国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雄厚的理论基础。然而,应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将普遍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而升华成符合各国自身情况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在本国开展,往后应进一步加强符合各国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是指对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研究,包括师资队伍、资源场所、实践形式等方面。国内由两个层次展开:一是实施对象:劳动者。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无论是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档向中高端升级,还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其关键都在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往后可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对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实证性研究。二是实施路径:实践。当前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受到两种极端思维的干扰,一种是完全抛弃体力劳动的实践形式;另一种则是重提旧时代体力劳动的实践形式。然而,作为一种历史发展产物,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受生产力、科技水平、教育水平和劳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制约,伴随其变化,往后应进一步加强符合时代潮流的“具有整合性、实践性的实践体系研究”[24]

国外则由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对象差异:性别鸿沟(Gender Gap)。印度、非洲等国家存在的性别歧视在造成劳动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同时,引发生产技能、就业能力的不均等,反过来进一步加深性别鸿沟,以后应探讨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性别鸿沟的政策机制和实施路径。二是人员核算:劳动人口。劳动教育技能的培养对提高潜在劳动人口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何在教育投入和产出上寻找一个阈值最为关键。因此,往后可采用实证方法,固定相关变量,着重探讨影响劳动力投入产出的相关因素。三是配套设施:建设(Construction)。劳动教育的展开必然需要相关配套设施的支持,如教师队伍、活动场所的建设等,今后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的类型、规模、层次、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五、劳动教育研究的借鉴

国内外关于劳动教育研究的主题多样,但因研究视角、研究热点的差异,研究成果各具特色。通过对比国内外20余年来,劳动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和关键词时序变化、研究领域、研究机构、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资料共被引、热点关键词及研究趋势,对我国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1)宏观层面而言:从发文领域看,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重大方针政策的同时关注社会问题,持续加强对劳动教育研究,实现从宏观视角到微观照的跨越,增进与发达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从研究领域看,整合学科力量资源,加强多学科、跨学科科研工作;从研究机构看,在加强现有机构间联系的同时,鼓励主体多元、研究领域多样的机构加入进来;从文献共被引看,增强研究成果的关注主题、涉及领域和认可程度;从作者共被引看,可依托国内外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尽快形成核心作者群及团队,加强研究的纵深性、持续性、有力性,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从资料共被引看,扩大现有资料的选题范围,争取新增资料开辟相关综合性、专题性国别区域研究专栏,并根据自身定位和关注热点加强与国外资料的交流与合作。

(2)微观层面而言:从理论建构看,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系统性、时代性的研究;从研究内容看,对国外劳动教育实施标准、建设对象、配套设施等内容的关注还不充分,有待进一步挖掘国内微观实例和跨领域的研究;从研究方法看,应改变单一传统的思辨性研究,加强对实施对象、作用路径的实证性研究,增强研究结论的信度与效度,力求思辨和实证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王坤,张敏,王胜男.新中国70年劳动教育研究回顾与理性审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36-42.

[3]董芸,邱小健.知识图谱镜像中的我国劳动教育研究——基于2010—2020年CNKI文献的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18):58-63.

[4]周美云.轨迹·焦点·走向:劳动教育研究七十年[J].当代教育论坛,2020(3):106-113.

[5]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2.

[6]倪好,蔡娟.近二十年国际创业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走向——基于WOS期刊文章的可视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2):26-35.

[7]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9[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6.

[8]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光明日报,1999-06-17(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N].光明日报,2007-06-01(1).

[10] Paul Kupser.Arbeitslehre zwischen Anspruch und Wirklichkeit[M].Bad Heilbrunn:Julius Klinkhardt,1986:11.

[1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David Card is the Class of 1950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EB/OL].(2019-02-13)[2020-05-17].http://fgfyc09d16d833e540879cba31b06e9057fasnkcofqcx9b6v65cn.fffg.res.gxlib.org.cn/index.html.

[12] Derek De Solla Price.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33-61.

[13]夏永庚,崔佳丽.实施“大劳动教育”:现实诉求、基本逻辑与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20(6):28-34.

[14]黄燕.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与弘扬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1):97-100.

[15] Fleischmann Fenella, Hoehne Jutta.Gender and migration on the labour market: Additive or interacting disadvantages in Germany?[J].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3(9): 1325-1345.

[16] 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383-384.

[17]周兴国,曹荣荣.新中国的劳动教育:观念演变与发展[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3):25-34.

[18] Carmit Segal. Misbehavior, education and labor market outcomes[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2013(4):743-779.

[19]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66-567.

[20]张世豪,罗建文.论劳动教育与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24-128.

[21]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2):73-77.

[22] Lebon I, Rebière T. How many educated workers for your economy? European targets, optimal public spending, and labor market impact[J]. 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18(17):1-44.

[23]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24]张妍,曲铁华.劳动教育政策70年:演进、嬗变特点与实践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0(9):42-49.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

(0)
上一篇 2020-12-12 15:27
下一篇 2020-12-12 15: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