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只有不断更新传统理念,才能保证更长远的发展。高校要重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工作中落实后勤员工的工作职责,为后勤员工提供信息化技术培训,从整体上提升后勤部门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改善后勤管理模式,提高后勤员工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提升高校整体管理实力。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实施后勤管理制度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还能够促进高校有序顺利地发展。尤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发展更离不开高效后勤管理的支持。后勤管理主要分为物质服务和行为服务两部分。其中,物质服务主要包括各种教学日常专业设备的提供、更换等;行为服务主要包括对于高校食堂或其他场所的卫生服务,以及其他行为方面的服务等。可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通常繁琐复杂,且与高校师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高校后勤部门管理人员要针对性地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需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管理能力,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为高校师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保障。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面对的挑战
信息化技术与高校后勤管理的融合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发展,但也导致目前高校后勤管理面对较多挑战和问题,高校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于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视程度。
(一)后勤管理机制滞后
由于我国高校通常更为重视学术教育,忽视了后勤管理的优化发展,后勤工作人员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加之后勤管理人员竞争意识也不强,使得后勤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管理人员工作的状态,不利于培养后勤管理人员的积极心态,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高校没有针对后勤管理人员建立激励奖惩制度,无法激发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缺乏有力监督和监管后勤工作人员的机制,大多数后勤工作人员对待工作敷衍了事。
(二)管理手段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手段面临挑战,后勤管理逐渐以提供后期服务为重。高校后勤管理方式逐渐由以传统行政管理手段为主转变为以行政、思政、民主管理等方式的有效结合为主,愈发凸显时代性,这是高校后勤管理紧跟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形势下,高校的后勤管理要更加重视量与质的共同发展,充分考虑后勤管理的物质服务和行为服务,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后期服务质量的提升。后勤管理工作需要与市场经济、科学决策、信息发展等相互结合,才能实现高校的整体发展。
(三)教育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带动高校的教学、科研、生活管理等模式发生了变化,高校后勤管理也因此产生变化。由于信息化技术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推动了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改革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为,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将原本行政化的理性管理转变为人文化的感性管理,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方式逐渐多元化,影响着高校后勤管理的有效性。目前,高校教育信息渠道多元化,如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发展,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后勤管理部门处理问题的难度。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应对策略
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重视后勤管理的改革发展,不断完善后勤管理模式的不足,优化后勤管理体制,促进高校后勤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高校要高度重视后勤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高校后勤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与信息化发展相融合,高校要加大对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后勤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高校后勤工作繁琐复杂,应该构建后勤管理信息化体系,以便更好地处理各项后勤工作,促进高校的顺利发展。高校需要提高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做好对信息化后勤管理的支持工作,加强对后勤部门的监管力度,使得后勤管理更加井井有条;打造一个优良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以便及时了解在校师生遇到的问题,进而及时开展后勤工作,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高校领导层需要增加对后勤部门的投资力度,为后勤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支持,完善设备和技术,促进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有效落实。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需要在稳步发展中不断前行,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作用,为高校师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科学实施后勤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要想突破创新,就要在传统工作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效率,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高校要鼓励后勤工作人员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后勤管理相结合,更新后勤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知,要求后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步骤。因此,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需要重视自我技术能力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技术理论作用,完善后勤工作人员的自我综合信息化能力。此外,高校还要注意控制外聘人员和内部人员工资待遇的差距,关注后勤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积极给予后勤工作人员正面的肯定和激励,激发后勤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在良好的环境下会主动学习新的技术,进而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工作中,最终促进后勤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发展。
(三)确定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化管理机制的作用,改善传统后勤管理中的不足,更好地提高后勤管理质量。高校要根据自身特色,构建更加科学、完整的考核机制,以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后勤管理人员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规范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高校后勤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重视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将考核内容拓展在工作的实际环节中。后勤管理者要及时创新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重视管理机制的系统化发展,为后勤部门良好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后勤管理部门要积极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鼓励员工根据工作经验提出更好的建议,制定更符合高校发展需求的后勤管理制度,促进各个后勤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同努力促进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现。
(四)积极构建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校园现代化建设发展。高校通过构建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为后勤工作人员提供更优质的工作环境,增加师生与后勤工作人员的交流,以便师生及时分享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全校师生开放,后勤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查看问题反馈,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同时也可以根据师生给予的意见对工作内容和模式进行优化。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高校后勤部门应与其他部门保持联系,方便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以随时针对工作内容展开探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后勤信息化平台,后勤管理部门可以更加明确地为员工分配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更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五)注重培养后勤工作人员综合技能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提高后勤管理质量,就应该注重培养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从根本上改善后勤服务质量。人才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发展的根本支持,因此,要选择更有潜力的人员进入后勤部门,引导后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高校要定期为后勤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化技术及专业的业务培训,为后勤工作人员构建优良的工作和成长环境,有助于后勤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优化自身的工作技能;还要重视对后勤工作人员的制度制定,科学合理地约束后勤人员的行为和思想,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避免不良事件发生。高校要为后勤人才培养提供资金,只有培养一支完善的高素质后勤人才队伍,才能将信息化后勤管理落实好,才能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后勤管理优势,并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
四、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该积极面对后勤管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积极改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高校要重视后勤部门的优化和提升,积极落实后勤员工的工作任务,引进先进的工作设施和模式,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后勤管理人员要创新理念,将信息化技术优势与管理工作相融合,提升自身的综合技术能力,促进高校后勤管理质量的提高。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联系